近日,美财长耶伦的中国之行名为落实中美共识,实则为“求援”而来,不排除希望中方停止抛售美债、放松金融管制等目的。耶伦对媒体表示,中方必须“负责任”地处理两国经贸关系,美方对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会放弃任何选项”;4月16号美贸易代表戴琪扬言,美方为应对中国贸易和经济政策的“威胁”,正在“认真考虑”美国的各种贸易防御工具;紧接着在4月17号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启动301调查。
华春莹援引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的观点,从美国对华的错误认知、产能问题、美国战略和中美关系一一分析,揭露了美国罗织罪名意图剥夺中国发展权的霸权行径。在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上,华春莹强调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是通过早期的战略规划、持续的研发投入、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勤勉的劳动力和众多进取的企业等因素一起实现的。此外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中,全球的绿色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美国污蔑“中国产能过剩”,是新的“叙事陷阱”。
据澎湃新闻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表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当年美国曾把中国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称为“产能过剩”,现在又给中国向世界出口新能源产品贴上了“产能过剩”的标签。按照这个逻辑,美国的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有80%用于出口,猪肉和农产品也大量出口,这种情况是否也可以被称为“产能过剩”呢?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谈不上“过剩”向海外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