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二十余家上市银行披露了一季度业绩报告。据统计,近七成的上市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据国盛证券研报梳理的2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整体来看营收、归母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3%、2.5%。其中,有15家银行实现双增长。营收、净利润增幅最高的分别为瑞丰银行、杭州银行。
一季度,瑞丰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增幅为15.32%,杭州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1.11%。此外,江苏银行、苏农银行、青农商行、瑞丰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幅超10%。
“拆分来看,多数银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均为负增长,收入支撑主要来自金融市场投资业务。”国盛金融研究团队认为。
投资收入表现在多家银行一季报中也有所体现。比如杭州银行在一季报中表示,该行投资业务加强市场前瞻分析和利率曲线研究,精准把握市场交易节奏,收益超市场平均水平。此外,落地标准利率互换业务,成为第二家开展该项业务的城商行。
青农商行一季度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46%,其在一季报中解释称,基金投资等金融资产分红及差价收益增加是主要原因。
“一季度,我行比较好地把握了市场机会,抓住了很多波段性机会,带来较好收益。这两块收入的增加,给营收正增长 4.22%带来很大贡献。”兴业银行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行长陈信健谈到营收表现时表示。
此前,机构预计受益于金融市场业务债券投资收益亮眼,以农商行为主要代表的区域性银行营收表现或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申万宏源在研报中分析称,今年一季度金融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最高2.56%下降至最低2.26%,银行金市投资业务创收不俗,其中城商行、农商行浮盈兑现非息收入更明显。
“一方面中小银行债市交易相对活跃,其他净非息收入贡献也更高;另一方面区域性银行中收占比低,受保险报行合一、代销费率下降对非息收入的拖累也就更有限。”上述研报表示。
尽管金市投资业务为业绩提供支撑,不能忽视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表现延续下滑态势。据统计,22家银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下滑3.9%。一方面贷款规模整体同比少增,另一方面,息差进一步下滑,降幅有所收窄。
部分银行在一季报中进一步解释了净利息收入及息差下行的原因。资产端,受贷款重定价效应及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包括房贷利率调整、5年期以上 LPR再次下调等因素,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负债端,人民币存款延续“定期化”趋势等,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有所上升。
展望未来息差表现,业内认为预计还将延续下行趋势。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若 LPR 不再下调,由于之前投放的高收益资产会不断到期置换,预计息差还将延续下行趋势,但下降节奏会逐步放缓。
资本市场对银行板块依旧看好。“低风险偏好下,红利策略持续占优,推动高股息银行估值修复。”国泰君安分析认为,2021年以来无风险利率持续降低,红利低波资产配置需求上升,带动银行股估值体系变化,偏中长期的红利属性权重上升,甚至超过短期顺周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后银行经营承压、但股价表现积极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初至今,银行板块累计上涨近4%,其中国有银行涨幅超过20%。一季度银行股获得公募基金加仓。据中泰证券统计,一季度基金加仓银行股且加仓幅度较大。基金持仓银行股比例为2.53%,环比去年四季度提高0.54个百分点,整体持仓占比仍低于历史均值。主动型基金(含封闭式)持仓排名前五的银行股依旧为招商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和江苏银行。
此外,据浙商证券研报统计,一季度北上资金大幅增仓上市银行,是主要的加仓力量。2024年一季度末持股数环比提升23.3%,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比例环比显著回升1.3pc。个股来看,北上资金青睐国有行+低持仓中小行。
华创证券认为,当前银行板块基金持仓仍在低位,分红和拨备提供银行股投资的安全垫,或仍将受益于红利策略,看好银行未来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