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大模型确实有惊艳之处,但带来的业务价值还是非常有限,购买热情和使用热情下降,价格自然下降。”谈及最近的大模型价格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2024北京网络安全大会期间表示。
同时,齐向东提到,根据摩尔定律,算力应该是不断降价的过程,但现在算力价格在不断上涨,这个趋势不利于大模型或AI的发展。
去年以来,随着大模型加快应用落地,网络安全也成为被变革的行业之一,今年的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即以AI驱动安全为主题。如何利用AI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奇安信等网络安全公司也在进行探索。
齐向东认为,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是全面和彻底的,可以识别、判断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为此,齐安信在今年就推出了QAX-GPT安全机器人,覆盖金融、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头部企业,对真实网络风险事件研判准确率接近100%。
“AI驱动安全是大势所趋,未来网络攻防就是得AI者得天下。谁能提前抓住AI变革的机遇,谁就能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主动权。”齐向东在当天的演讲中表示。
既然AI这么好,是不是企业赶紧装上一个大模型就可以了?他也提醒到,AI大模型不是万能钥匙,尤其是在当前百模大战的状态下,只有高质量发展的大模型,才能真正带来指数级能力跃升,激发网络安全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在齐向东看来,做好AI驱动安全至少需要具备三大条件:高质量的训练数据,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体系,以及设备、体系具有统一的输入输出标准。
同时,他认为,AI或机器人不会替代网络安全专家,只能是网络安全专家的高级助手,或是网络安全团队当中最大的群体,最高级的原判还得靠安全专家。
不过,在AI助力网络安全的同时,AI自身也会制造新的风险。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提到,AI既放大现有网络安全威胁,又引入了新型威胁,去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暴增3000%,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增长了1000%。
齐向东表示,AI在落地过程中会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AI后门和是否会被“投毒”的风险,以及业务决策的风险。
“但不要被AI可能引发的数据泄露吓到,应该要拥抱AI,拥抱安全公司,网络安全公司也要全面拥抱AI,利用AI实现安全能力十倍、百倍、千倍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护航AI。”齐向东表示,“AI+”应该是千行百业,但AI+网络安全一定要走得更快。
以下为采访精编:
Q:现在AI很多技术在安全领域还是用在识别判断层面,还有其他场景可以应用AI能力吗?
齐向东:AI是识别、判断、执行,与原来检测、响应、处置完全同步。安全的核心问题是识别、执行,网络安全机器人也干三件事:识别威胁、对威胁进行溯源和取证、阻断威胁的源头,所以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是全面和彻底的。
Q:AI在网络安全领域是否会完全替代人类专家的作用?如何协同?
齐向东:AI在网络安全领域,不会替代网络安全专家。网络安全与其他行业不一样,是高度对抗型的行业,其他行业经验起着很大的主导作用,在网络安全行业,经验在某些场合是副作用,就跟新型犯罪都是突破警察的经验。
在网络安全领域,所有的攻击都是新的,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所以这个行业里须每天都创新,一天不创新就落后,落后就挨打。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是无法替代高级的网络安全专家,因为它需要特殊的思维方式,有的需要正向思维,有的需要逆向思维,有的时候要相结合。机器人只能是网络安全专家的高级助手,或是网络安全团队当中最大的群体(不是全部),最高级的原判还得靠安全专家。
Q:2024年是AI落地之年,企业担心核心数据会泄露,如何看待AI落地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齐向东:AI落地有很多安全问题,把AI当成超级人脑,问它问题的时候,给它输入的内容越多,它给你的建议就越精准、越有价值。这会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可能在跟AI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商业秘密泄露了,这是AI引发数据安全的特殊场景,以往没有遇到过。
同时,AI不管在训练还是使用的过程中,必然把它接到数据里。既然它碰要数据,AI又是从外面领养回来的,那么AI是否会有后门,AI是否会被“投毒”,无从可知,也没有能力发现,这是第二大潜在风险。
第三,业务风险,比如AI一旦被“投毒”之后,给出的业务决策有可能是高级黑、低级红,如果长期用它的建议,可能就给我们带到沟里面去了。这些问题要解决,有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AI的发展和驱动。
但不要被AI可能引发的数据泄露吓到,应该要拥抱AI,企业也要拥抱安全公司,要把安全的问题交给安全公司,专业人办专业的事,可以解决AI带来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公司也要全面拥抱AI,利用AI实现安全能力十倍、百倍、千倍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护航AI。从这个意义来讲,“AI+”应该是千行百业,但是AI+网络安全,一定要走得更快,这样才符合AI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Q:您提到网络安全既是新质生产力,又能护航新质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这一点,AI是不是比其他领域更有机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齐向东: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中的新质生产力,因为它本身作为一项技术,不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实际上不会产生更大的生产力,所以人工智能+很重要。AI本身也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和颠覆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其他领域创新的基础,比如生物医药、生命科学、新材料。所以AI既是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
Q:有观点认为,大模型目前没有真正面向客户服务的应用场景,金融行业能否迎来规模化应用?
齐向东:金融业是大模型应用的领先行业。大模型主要可以干事务性的事、流程性的事、操作性的事,银行业大量是流程性和操作性的事,因为要合规。把简单操作复杂化,典型的是金融业的做法,比如取钱额度过大,要有很多程序。这样的环节流程特别长,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AI优化这些流程,简化这些操作,提高效率是最佳武器。
我觉得金融业引入AI大模型,可以真正实现提质增效,让老百姓得到好处,因为成本降低、费用降低,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Q:最近大模型公司都在卷价格,从安全行业应用角度来说,AI上游成本下降会有什么影响?
齐向东:我觉得还是要物有所值,刚开始大模型有泡沫,客户对大模型的期望很高,所以大家踊跃使用,强烈或者踊跃的市场需求、购买力,把大模型的价格推高。
但现在看大模型,跟网络宣传的确实不一样,确实有惊艳之处,但带来业务方面的价值还是非常有限,所以随之而来的是购买热情和使用热情下降,价格就自然下降,这是一个过程。
但是上游的情况还在恶化,有统计从开始到现在,算力的价格已经涨了50%。算力应该是降价的过程,摩尔定律,每18个月价格降一倍、性能提升一倍,但现在的算力正好相反,每18个月价格快涨一倍,这个趋势是不利于大模型或者AI的发展。
非常高兴看到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算力,希望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算力的价格快速下调,这样才能推动AI在全国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