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何有效防控零售业务风险,实现零售业务的稳健发展,为零售转型筑牢根基,成为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金湖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勇毅前行,多措并举强化风险分析识别能力,提升风险防范处置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全方位分析业务风险
零售业务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银行必须审慎对待此类业务,认真分析相关潜在风险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范。同时,零售客户数量众多,信用状况参差不齐,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使得信用风险难以准确评估,这些也考量着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此外,操作风险也不容忽视,内部操作流程潜在的不足和道德风险加大了零售业务风险识别的难度。面对形形色色的风险点,金湖农商银行组织专业人员抽丝剥茧,通过优化模型、审慎创新,借助还原、穿透等方法,将所有潜藏风险揭示出来,为精准防范风险做足准备。
全过程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为有效应对零售业务风险,金湖农商银行建立了一套涵盖信用评级、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
在信用评级方面,引入先进的信用评级模型,从评级表和核心表两个维度,对零售客户进行评级。其中,评级表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财务情况等五个方面;核心表包括家访评价、经营评价、经营地位等七个方面。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审核,金湖农商银行实现对客户信用精准画像,进一步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风险监测环节,运用实时数据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对零售业务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运用风险探测系统整合信贷风险、风险预警及黑名单等网内外系统,即时将潜在风险挖掘出来供审核评判。
在预警处置方面,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规则,一旦风险触发预警,能够通过短信第一时间提醒管户客户经理,迅速制定和采取处置措施,引导客户经理在近期开展清收、压降和保全等处置工作,迅速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贷后管理环节,金湖农商银行开发自然人客户首贷检验系统,对每一笔新发放贷款进行实时检验,并在次日将疑点数据推送给管户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对疑点数据进行再次甄别,对违反规定的贷款及时介入,作出整改。经过系统模型的首次检验,客户经理贷后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该行在每一笔授信即将到期的前一个季度,运用模块对相关贷款进行授信季年检,对优质客户进行快速延续授信,对风险客户量身定制处置方案,在提前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切实把握客户风险状况,留足时间做好到期贷款的授信和处置工作。
全链条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金湖农商银行瞄准影响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从人才、机制和科技等三方面入手,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硬实力水平,为零售业务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一是加强员工教培,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人才是零售业务风险防控的关键。金湖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风险防控知识培训和案例分析,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切实排查相关风险点,开展警示教育,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巩固和扩大合规银行建设成果。
二是加强机制建设,提升风险管控意识。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风险防控效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优结构,单独考核500万元以下普惠型贷款和个人100万元以下贷款投放,提升零售业务比重,坚守做小做散市场定位。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提高风险防控效率。金湖农商银行积极引入科技人才和第三方力量,上线分布式零售平台,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零售业务风险防控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客户风险的精准预测;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借助云计算平台,提高风险防控系统的运算能力和响应速度。
通过一系列举措,金湖农商银行在防控零售业务风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实现持续下降,较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不断提升;零售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各项贷款增幅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排名第三,全市农商银行系统排名第一;贷记卡业务蓬勃发展,贷记卡收入同比增长39.49%。 吴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