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新成立的上银数字经济混合型发起式被基金管理人自购1000万元。截至目前,年内有65家公募基金管理者使用购入旗下产品278次,涉及资金29.97亿元,权益品种中的股票型基金更受青睐,占比接近五成。
上银数字经济混合型发起式周三公告称,其基金管理人持固有资金认购10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6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自购,涉及276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同比增长近5%;自购次数为278次,同比增长5.3%;自购金额共计29.97亿元。
其中,股票型基金获得13.8亿元的自购,占比高达46.05%,同比大增88.51%;混合型基金获得5.65亿元的自购,占比不到20%,同比下滑近31%。数据还显示,指数型股票基金共获得12.9亿元资金的自购。债券型基金获得3.47亿元的自购,占比近12%,同比下滑近27%;QDII、FOF分别获得1.3亿元与3.9亿元的自购,分别同比下滑近30%、近50%。
具体来看,6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天弘基金今年以来的自购次数最多,为24次;华夏基金自购次数为23次;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与广发基金自购次数超过10次。自购金额方面,华夏基金最豪气,年内自购金额达4.41亿元;易方达基金自购2.85亿元;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君安资管、广发基金自购金额超过1亿元。
单只产品方面,华夏养老2060五年持有混合发起式(FOF)A获得了2亿元的自购,在276只基金中位居榜首;国泰君安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深高REIT与中证A50E自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华夏招鑫鸿瑞混合A、中银睿泽稳健3个月持有混合(FOF)A、汇添富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南方中证通信服务ETF发起联接A等209只产品自购金额超过千万元。
其他机构年内也积极自购。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今年以来有8家私募发布过23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4.87亿元。
对于基金自购行为,光大证券分析师祁嫣然指出,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与投资者风险和利益的一致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购资金进行补充、稳定基金资产规模。“当市场情绪低迷时,基金自购潮通常作为一种市场或将止跌企稳的积极信号出现。”自购资金往往青睐安全边际较高的稳健型资产,当市场趋于底部时,权益类基金自购更容易密集出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通过自购旗下产品的行为,将机构利益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形成基金管理人与基民“共成长、共进退”的格局,即共担风险、分享收益,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市场的相对低位、投资者情绪低迷的阶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投资者情绪。“权益产品是公募自购主力,说明机构判断当前市场处于相对低位,此时买入成本相对较低,未来上涨空间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