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环新英湾地区承担着建设海南自贸港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连日来,记者深入环新英湾地区,走访园区、企业、港口等,用深扎在改革试验田里的镜头,看儋州市如何贯彻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更加开放”“更有深度”,高质量推进环新英湾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一座产业之城、魅力之城、价值之城,推动儋洋经济圈聚合效应充分显现的。
央广网儋州8月24日消息(记者付美斌 实习生王超)8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洋浦保税港区的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时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生产,一锅刚刚卤好的牛肉香飘四溢。
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我们公司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渝霖介绍,企业落户洋浦保税港区,看中的是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和洋浦“前港后厂”便利的运输条件。公司自2023年9月投产以来,至今已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得益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公司免税金额已达300余万元,这一举措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减轻了负担。
洋浦保税港区(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洋浦保税港区是距离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最近的保税港区,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天然深水良港和海南唯一的进境粮食和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是全国目前唯一享受保税港区、综合区和自贸港政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举措,洋浦保税港区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显著提升了贸易便利化程度。这种先行先试的政策模式,成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入驻。
海南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在海南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物流平台口,一辆货柜车正在抓紧装卸货物。“今年1—7月,我们共完成加工增值产品退税近100票。”该公司项目关务部项目经理涂玉洁介绍,公司加工增值业务的产品主要有牛肉板、牛肉片、羊肉板、羊法式十二肋排等,享受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红利。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最核心的税收管理政策之一。截至8月21日,洋浦保税港区加工增值申报企业累计38家,开展加工增值业务企业14家。从2021年7月23日首单落地以来截至今年7月31日,洋浦加工增值内销物品累计货值46.22亿元,占全省82.6%;累计减免税款3.8亿元,占全省76.8%。主要产品为菜籽油、大豆油、牛肉砖、火腿等。
洋浦海关综合业务处综合业务二科科长符贞坤介绍,洋浦海关组建专班宣贯政策量身定制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方案,指派专员“一对一”帮助企业完成产品备案、平台申报、进出区手续等业务流程操作。用好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利用“提前申报”“预检验”等便利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做到高效出区。
洋浦保税港区企业(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近年来,洋浦保税港区依托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格局,从粮油产品拓展到珠宝玉石制品、牛羊肉制品、新材料、海产品等多种类型,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些产业的聚集不仅丰富了洋浦保税港区的产业结构,也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洋浦保税港区进出口值351.4亿元,在全国16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第29名,同比增长31.8%。
乔山虎介绍洋浦保税港区的发展情况(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负责人乔山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洋浦保税港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抓好洋浦口岸功能优化提升,比如推动洋浦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整改提升,夯实了粮食、菜籽等大宗商品在洋浦口岸进出口贸易和加工集散的功能条件。同时,随着中储粮、京粮等企业陆续建成运营和澳斯卡、恒丰等企业逐步提产增量,未来两三年内洋浦港粮食、菜籽进口量预计将达到数百万吨。另一方面,抓实抓好加工增值等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扩围增量,制定政策试点扩区风险防控措施,推动企业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目前,我们的加工增值享惠主要产品已从单一粮油产品拓展到珠宝玉石制品、牛羊肉制品、新材料、海产品等多种类型,正逐步孕育出百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乔山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