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2024年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7月的美国国债持仓量环比减少37亿美元,总持仓规模降至7765亿美元,此前中国曾在6月增持119亿美元美债;美国最大债主日本7月的美债持有量也从前一个月的1.1177万亿美元降至1.1157万亿美元,环比减少20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月减少;美债第三大持有者英国的持有量从7415亿美元降至7283亿美元,环比减少132亿美元。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已经累计减持了近400亿美元的美债,这一行动无疑引发了市场的震动。与此同时,日本和英国也纷纷加入了抛售的行列,尤其是英国与法国联手成为了7月美债最大抛售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三大美债海外持有者——中国、日本和英国均选择减持美债,但整体上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数量却创下新高。这种矛盾现象,既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债仍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也揭示出主要持有国在进行资产配置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债务还在疯狂的增加,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盯着美债的泡沫,所以不但是马斯克有这样的担心,美国财政部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很多国家也都在减持美债。美国拥有美元这个世界通用货币,过去几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虽然全球有60多个国家开启了去美元化的战略,但是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占比还是高达59%。去美元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这背后的逻辑,简单直白却又意味深长: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开始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阴云感到了担忧,他们打算通过增加美元的流动性,来给经济这台大机器加点油,提提速。降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锋利且双刃剑。短期内,它确实有可能让美国的商品和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耀眼,竞争力嗖嗖往上涨。利息低了,借钱成本就低了,企业扩张、消费者购物,把眼光放远点,这降息可就不一定是个好消息了。
此次美联储大幅降息释放出何种信号?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备受世界瞩目。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记者会。“美国通胀虽然仍处于‘略高’水平,但已向2%目标取得进一步进展,压力有所缓解,为其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利平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上升至4.2%,非农就业岗位增速放缓。
美元的信用已经下降,美债如今突破35万亿美元,一旦美债出现崩盘现象,那全球持有美债的国家,会成为第一批受害者。美债逐渐走向不可控的方向,一旦美国政府出现还不起的情况,那全球持有美债的国家,将会收不到相应的利息和本金,那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血亏。所以,各国拿着美债的同时,还要保证美债不会运营出问题,能够继续维持现在的状况。但大家都知道,美债的情况,已经是“以债还债”,迟早会出问题。
其实当前美国总统拜登在降息这件事情上是不太情愿的,因为美国并没有取消对华过高关税,俄乌冲突也没有停火,这2件对美国商品和能源供应链造成冲击最大的事情拜登没有解决,此时选择降息,美国通胀不排除会反弹。所以哪怕要降息,拜登也不会选择在这个大选白热化之际选择降息,万一降息后通胀反弹,那岂不是会影响到副总统哈里斯的选情?这对拜登而言也不是好事。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美国试图通过金融霸权来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这场悄然打响的金融博弈,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自身发展利益。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抛售美债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会因此崩盘。美债和美元本质上都是以美国政府信用为背书的价值等价物。中国减持美债换来的仍然是美元,这并不会直接影响美国的经济基本面。中国对美债的态度可能会继续保持这种灵活多变的特点。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需要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其外汇储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