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终端产业有三个核心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着AI智能终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核心层为整个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构建;平台层以AI开发框架为中心,结合云服务平台、数据处理与安全隐私技术,为应用层提供强大的软件与服务支持;应用层是产业链价值实现的终端应用环节,同时多家厂商也在积极部署自研平台与芯片。
端侧AI也被称为终端AI或设备端AI,指在终端设备上直接运行和处理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端侧AI强调在设备本地进行AI计算和推断,实现实时的、个性化的和离线的AI功能,减少对云端计算的依赖。端侧运行AI模型具有成本低、数据安全、实时性与低延迟、低功耗与高效能等优势。当前,搭载AI的终端形态正快速渗透,手机和PC是端侧AI率先落地的载体,后续端侧AI在XR、耳机、音响、电视、自动驾驶汽车、安防设备、智能手表、机器人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端侧AI产业链上游为核心技术和硬件提供环节,主要包括AI芯片、存储、传感器、电源、通信模块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为整个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构建。端侧AI行业产业链为端侧AI集成环节,主要包括系统集成(端侧AI设备)与平台服务(端侧AI大模型)。端侧AI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主要包括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与软件服务。下游企业利用端侧A技术,为汽车、教育、金融、娱乐、医疗等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AI PC和AI手机是端侧AI的主要载体,在推动AI技术向边缘端扩展和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约5100万台,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5%。随着各大手机将生成式AI能力作为中高端产品升级的重点,加之智能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拥抱变革从软硬件等各方面提供支持,AI手机加速渗透。AI手机于2024年起进入快速增长赛道,预计到预计2028年全球AI手机在整个智能手机出货量当中的占比将超过半数。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AI PC出货量占整体PC出货量比重约14%。端侧AI大模型的优化和AI工具市场的出现,以及融入强大AI集成的全新操作系统将促进AI PC的普及,预计AI PC市场渗透率将在2025年加快上升,到2028年全球AI PC在整个PC出货量当中的占比将超过70%。
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端侧AI细分为:NPU算力≤35 TOPS、NPU算力>35 TOPS
根据端侧AI不同下游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手机、电脑、其他
全球端侧AI主要企业,包括:高通、英特尔、苹果、AMD、联发科
2025-2031年全球端侧AI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报告/专项调研报告
【出版时间】即时更新(交付时间约3-5个工作日)
【服务方式】电子版(Word/PDF)+精装印刷版+正规机打发票
【中文版全价】RMB 13000元(电子版+印刷版)
【联系方式】130--0194--3850
【报告目录】
第一章端侧AI概述 7
一、端侧AI定义 7
二、端侧AI是AI实现规模化扩展及应用落地的关键 7
三、端侧AI应用场景分类 8
四、端侧AI发展历程 9
五、端侧AI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0
1、AI需求持续高增长 10
2、技术进步推动端侧AI应用深化 11
3、国家政策支持端侧AI发展 12
六、端侧AI产业链分析 14
1、端侧AI产业链结构图谱分析 14
2、上游对端侧AI产业的影响分析 15
4、端侧AI产业链中游概述 16
4、下游对端侧AI产业的影响分析 17
第二章中国AI手机发展情况分析 18
一、AI手机定义及特征 18
二、手机作为端侧AI载体的优势分析 19
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AI手机产品 20
四、中国手机端侧大模型发展情况21
1、各手机终端品牌纷纷发布自研大模型 21
2、手机端侧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大 23
五、AI手机驱动硬件全面升级 24
1、AI手机对硬件的性能要求提升 24
2、终端部署AI大模型推动核心硬件升级 24
六、AI手机的主要功能分析 27
七、全球AI手机市场特点及市场空间预测 29
八、中国AI手机市场特点及市场空间预测 32
第三章AI PC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6
一、AI PC定义及特征 36
二、PC作为端侧AI载体的优势分析 37
三、AI PC的应用场景分析 39
四、市场上AI PC产品及配置情况 40
1、国外PC厂商推出的AI PC产品及配置情况 40
2、国内PC厂商推出的AI PC产品及配置情况 42
五、PC厂商进入AI PC市场的策略分析 44
六、AI PC市场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44
七、AI PC市场各参与方的特点 47
八、AI PC驱动更强大计算架构升级 48
1、异构算力为主流方案 48
2、市场上主要AI PC芯片产品情况分析 49
3、AI PC芯片厂商特点分析 50
九、其他AI PC硬件的变化 51
十、AI PC软件的变化 52
1、整合轻量化AI模型,AI应用可离线运行 52
2、应用的开发、使用方式和评估机制发生改变 53
十一、AI PC发展趋势分析 54
1、全球AI PC市场渗透率将在2025-2031年左右显著提高54
2、中国AI PC市场将于2024年开始腾飞 57
第四章其他端侧AI设备分析 59
一、AI+AR 59
二、智能驾驶汽车60
三、AI电视 60
四、智能手表61
五、AI耳机 61
六、AI音响 62
七、安防设备62
第五章端侧大模型发展情况分析63
一、端侧大模型定义63
二、模型压缩技术持续发展,助力端侧部署64
三、轻量化模型迭代正在加速64
四、端侧大模型行业发展影响因素65
五、端侧大模型市场规模情况66
六、端侧大模型市场竞争情况分析67
第六章中国端侧AI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68
一、中国端侧AI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68
1、电子品牌商将端侧AI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因素 68
2、AI将赋能打造更具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68
3、端侧AI设备价格区间逐步下沉 68
4、AI软件服务为终端设备价值增量 69
二、端侧AI相关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70
1、技术投资方向分析 70
2、应用场景投资热点分析 70
3、投资策略与建议 70
三、端侧AI行业发展挑战分析 71
四、端侧AI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72
1、端侧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72
2、终端设备商业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72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72
4、宏观经济风险 73
5、政策风险 73
图表目录
图表1:AI处理重心从云端向终端转移 7
图表2:端侧AI的优势分析 8
图表3:端侧AI应用场景分类 9
图表4:端侧AI发展历程 10
图表5:全球AI模型数量与参数爆发性成长 11
图表6:2024年以来中国端侧AI行业相关国家政策 12
图表7:端侧AI产业链图谱 15
图表8:手机智能化演进历程 18
图表9:全球AI手机生态系统及主要参与者 20
图表10:主流AI手机端侧大模型及存储配置方案 21
图表11:手机品牌自研大模型及进展 21
图表12:手机端侧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大 23
图表13:AI手机对硬件的性能要求 24
图表14:主流 SoC 厂商新品及发布时间 25
图表15:AI手机配套处理器方案 26
图表16:当前AI手机的主要功能 28
图表17:2025-2031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及其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预测(单位:百万台)
图表18:2024年第全球AI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单位:万台) 31
图表19:2024年第全球各款AI手机型号市场份额 31
图表20:2025-2031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及其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预测(单位:亿台)
图表21:2024年第中国AI手机品牌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单位:万台) 34
图表22:2024年第中国各款AI手机型号市场份额 34
图表23:中国AI手机生态系统及主要参与者 35
图表24:AI PC核心特征 36
图表25:AI PC产品形态 37
图表26:PC和AI大模型天然适配 38
图表27:AI PC的应用场景 40
图表28:当前国外PC厂商推出的AI PC产品及配置情况 41
图表29:国内PC厂商推出的AI PC产品及配置情况 42
图表30:2024年Q1-Q2 全球AI PC占PC市场份额 45
图表31:2024年Q2全球AI PC按操作系统市场结构 45
图表32:2024年Q2全球AI PC按品牌市场结构 46
图表33:AI PC市场各参与方的特点 47
图表34:CPU/GPU/NPU擅长不同的分工 48
图表35:各企业推出的AI PC芯片主要参数 49
图表36:芯片厂商关于AI PC的布局情况 50
图表37:2025-2031年全球PC新机中 AI PC 出货量占比 54
图表38:2025-2031年大中华地区PC新机中AI PC出货量占比 58
图表39:AI+AR企业布局情况 59
图表40:AI电视企业布局情况 60
图表41:AI大模型与端侧大模型对比 63
图表42:大模型轻量化发展情况 65
图表43:2025-2031年中国端侧大模型市场规模66
中政商情网-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项目投资风险评定报告,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投融资申请报告,产业园区规划,工程咨询报告,政府专项债券申请报告,资金申请书,十五五战略规划等权威咨询。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中政商情网覆盖100+产业数据: 信息技术:信创、5G、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大模型、网络安全、集成电路、地理信息、精密测绘、软件服务、数字经济、工业软件、智能终端、数据中心、数字创意、新型显示、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 未来产业:氢能、储能、算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类脑智能、计算产业、光电通信、基因工程、空天技术、深地深海、自动驾驶、量子通信、量子信息、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卫星及应用、人形机器人、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装备制造:轴承、激光、北斗、航天、航空、机器人、压缩机、无人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工程机械、物流装备、工业视觉、增材制造、农业机械、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激光与增材制造 医疗健康:大健康、医疗器械、医药制造、医疗服务、生命健康、生物医药、智能医疗 新能源:风能、核能、光伏、太阳能、锂电池、新能源、生物质能、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安全节能环保、磷酸铁锂电池 新材料:化工、玻璃、新材料、合成纤维、玻璃纤维、合金特材、超硬材料、磷酸铁锂、新型建筑材料、尼龙(PA) 服务业:时尚、金融、科技服务、文化体育、现代服务业 其他:酒、造纸、印刷、钢铁、食品饮料、纺织工业、海洋经济、家用纺织、金融科技、安全应急、文化旅游、产业用纺织 农林牧渔业、水利、煤炭、电力、新能源、核能、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金属、黄金、石化化工、建材、医药、机械、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建筑、城镇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及道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邮政业、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养老与托育服务、家政、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民爆和烟花爆竹产品、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