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2月6日,ST永悦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陈翔因未完成增持计划,被上交所公开谴责。在此前发布的增持计划公告中,陈翔计划增持金额的下限为250万元,而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后,其仅增持了7.95万元。
ST永悦股价走势
增持计划发布时股价上涨 但仅增持7.95万元
回溯此次增持,2024年2月8日,ST永悦披露《关于部分董事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陈翔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250万元且不超过500万元。
8月9日,公司披露公告称,陈翔的股份增持计划未能在原定期限内完成,其决定将股份增持计划的履行期限延长,延长期限为1个月,遇到定期报告窗口期的相应顺延。但截至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陈翔累计增持金额为7.95万元。其增持金额未能达到原定增持计划金额的下限,本次增持计划未完成,增持计划完成率为3.18%。
值得一提的是,永悦科技在2024年2月8日宣布增持计划后,股价一度大幅上涨,2024年3月连收涨停板,最高价曾达到11.52元/股,最高点时增幅超过240%。目前该股股价已跌回增持计划发布前水平,截至2025年2月6日收盘报3.63元/股。
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ST永悦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陈翔予以公开谴责。
上市公司未能完成增持计划遭处罚
在金融市场中,增持是一个常见的行为,其背后蕴含着多种动机,并对市场、公司价值以及投资者信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宣布增持后却因为各种理由未能完成增持,则会给公司带来种种不必要的麻烦。
2024年,6月5日晚间,*ST九有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肖自然未能如期实施增持计划。据此前披露的信息,肖自然计划自2023年12月6日起的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不超过200万元。
据公告,肖自然未能完成增持计划的原因主要系受资金安排影响。同时,肖自然愿意接受交易所及监管机构后续作出的相关纪律处分或处罚。彼时,投资者对于肖自然的致歉并不买账。6月6日随后三个交易日,*ST九有开盘就被钉死在跌停板。
此外,2024年5月,海南椰岛也披露,上交所对公司第二大股东全德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全德能源”)予以公开谴责。
2023年4月10日,海南椰岛披露江苏全德能源《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全德能源计划在未来12个月适时继续增持不少于1.5%上市公司股份。承诺增持不少于1.5%的海南椰岛股份,实际上却是一股也没增持,实实在在的大忽悠。
对此,上交所表示,江苏全德能源未按照前期披露的增持计划实施增持,增持计划完成率为0。这一行为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江苏全德能源作出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
ST永悦公告
年内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持续增加
虽然出现部分上市公司宣布回购却出现不回购的情况,但在对行业发展和自身公司发展看好背景下,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依旧在持续推进自身的回购增持计划。
数据显示,蛇年春节假期后,有近20家公司相继发布股票回购、增持相关公告,彰显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而放眼近期A股回购情况,京东方A、中国建筑、东方雨虹等龙头企业表现尤为抢眼。京东方A已完成回购10.00亿元,中国建筑紧随其后,回购金额达到8.87亿元,东方雨虹也完成了6.00亿元的回购。这些大手笔的回购不仅展示了公司的财务实力,更向市场传递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坚定信念。
“未履行增持承诺的影响不仅限于短期股价波动,还可能引发长期信任危机和法律纠纷。”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增持承诺通常被市场视为对公司前景的积极信号,若未兑现,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能力和诚信度产生质疑,进而引发股价下跌或市值缩水,未兑现的承诺可能被视为“空头支票”,削弱市场对类似信号的信任,甚至引发对潜在内幕交易的猜测。
上一篇:财富管理市场降费更要提质
下一篇:中国发现世界最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