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启动招股,维昇药业-B(2561.HK)都有哪些看头?
创始人
2025-03-13 13:35:06

今年,港股技术性牛市行情全面开启。自1月13日港股启动以来,截至3月12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40%,恒生指数区间涨幅一度超过27%。

对此,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本轮港股主升浪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与此同时,港股IPO市场延续了2024年的活跃态势,尤其是中资企业递表热情高涨,市场期待高标的示范效应能够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繁荣。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生物科技领域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焦点板块。

近日,维昇药业正式开始招股,公司拟全球发售990万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99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891万股;招股价为68.44港元/股至75.28港元/股,招股时间为3月13日上午九点至3月18日中午十二点,预计将于3月21日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当前港股稀缺且纯粹聚焦内分泌创新领域的标的,维昇药业自递表以来便持续吸引着市场的高度关注,有着“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之称。

维昇药业的市场关注度不仅源于其稀缺性,更在于其强大的产品管线和即将实现的商业化突破。公司隆培促生长素在中国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NMPA受理,商业化在即,同时还拥有多款内分泌治疗领域的潜在FIC/BIC候选药物。

这些优势使得维昇药业成为港股市场蛇年开市之后首家极具代表性的生物科技企业,或将进一步推动港股生物科技领域的估值提升,有望成为新股市场首个风向标。

那么,站在投资者的视角,我们又应当如何来看待维昇药业的价值?

深耕内分泌领域,反向Newco实现破局超车

维昇药业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处于研发后期、产品接近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提供特定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方案。

与近期由资本主导、主攻海外市场的Newco模式不同,维昇药业2018年由丹麦药企Ascendis Pharma、维梧资本以及Sofinnova Ventures共同创立,采取的是一种反向NewCo策略,将国际药企的创新技术反哺中国市场,由本地团队主导开发。

至此,维昇药业获得了Ascendis Pharma的技术研发经验,以及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隆培促生长素、那韦培肽及帕罗培特立帕肽等药物的权益。这些产品分别聚焦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软骨发育不全(CNP)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P)等适应症。

(资料来源:招股书)

站在整个行业视角来看,在当前国内内分泌治疗领域有超170余种病症,其中有近一半还没有针对性特效药物,可见市场巨大的医疗需求。尤其在生长发育领域,尽管我国在2014年迎来首款长效制剂,但目前仍以短效日制剂治疗为主,该领域长期陷于创新停滞。

笔者认为,这种“技术入股+资本护航”的架构,使维昇药业站在海外先行者的肩膀上,充分利用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双重优势,针对中国患者需求,“量身定做”,快速稳健推进在中国的产品开发。这不仅能最大程度地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快速填补市场空白,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赛道上的抢先布局。

隆培促生长素之外,维昇药业的商业化变现潜力远不止于此

当然,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的商业变现能力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

对于维昇药业而言,其在资本市场的辨识度正源于其强大的商业变现潜力和即将到来的盈利拐点。

笔者认为,其核心投资亮点可以简单概括为:高确定性的商业变现能力以及可预期的盈利增长。不妨按产品来展开理解:

(1)隆培促生长素:全球唯一优效长效生长激素,预计2025年将上市

一马当先的,必然是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的隆培促生长素,其是全球目前唯一一款优效于生长激素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格隆汇整理)

在国际市场上,隆培促生长素已获得欧美地区批准上市,其每周一次的给药频率、更优的疗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在不超过30℃的室温环境下可稳定储存长达6个月的特性,更方便患者外出使用,在患者依从性方面表现出色。

从市场表现来看,隆培促生长素在欧美地区的销量已得到验证。Ascendis Pharma财报显示,其销售额于2024年达到2.0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5.36亿元,收入增速迅猛。

从隆培促生长素即将进入的中国市场来看,庞大的人口基数、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政策端的持续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了市场需求。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早在2022年中国人生长激素市场就已占据全球最大份额,达34%,并预计将由2022年的113亿元增至2026年的1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7%,并在2030年达到286亿元。其中,长效生长激素的市场占比将不断提高,预计将在2027年超过一半,在2030年达到73.8%。

此外,支付端的优化,如商业保险覆盖扩大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例如‘惠民保’纳入高价创新药)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同时随着长效剂型的普及,治疗舒适度和便捷度的提升,也将促进药物渗透率不断提高。这种支付端与需求端的双重驱动,将进一步推动内分泌疾病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

可以预期,海外市场验证加上国内市场的内需潜力,后续隆培生长激素的上市有望在国内市场掀起波澜,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2)填补内分泌疾病治疗缺口,帕罗培特立帕肽的市场价值不容小觑

另外,维昇药业管线中的那韦培肽和帕罗培特立帕肽,也均具备FIC/BIC潜力且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将在中长期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治疗成人慢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TH)的帕罗培特立帕肽。目前该药物已在部分欧洲国家上市,且是FDA批准的首个且唯一一个治疗该疾病的PTH激素替代药物。目前其在国内的3期关键临床试验已完成双盲期,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从市场前景来看,Yorvipath(帕罗培特立帕肽)已经成为众多机构和分析师关注的焦点。近日,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强调,Yorvipath于去年12月底开始在美国商业销售,初期使用情况十分乐观,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会有相当数量症状严重的患者选择该治疗方案。这位分析师还与两位治疗超过110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内分泌科医生进行过交流,交流后后得知:在美国约15%的重症患者可能很快会转而使用Yorvipath。

基于这些积极的市场反馈,包括Cantor Fitzgerald、JP Morgan, Goldman Sachs等多家券商重申了对Ascendis的增持评级,目标股价提升至167至170美元。这充分体现出临床数据与医生反馈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也侧面印证了创新药临床价值在市场中的关键作用,只要能切实解决患者治疗难题,就会收获市场认可。不同于以往biotech估值依赖管线储备的惯例,Yorvipath的商业化能见度已驱动估值模型迭代。

笔者通过查阅 Ascendis 的公开资料发现,Yorvipath在美国商业化进展十分顺利,截至今年1月9日,已经初步入组324名患者,其中不乏从传统治疗方案转过来的患者。美股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重新定义创新药价值——当临床需求缺口、治疗方案迭代与支付能力形成共振,即便在细分赛道也能催生超级单品。

将视角转向国内市场,考虑到目前中国尚无获批准用于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甲状旁腺激素替代疗法,而帕罗培特立帕肽是唯一一款已在中国开始临床开发的甲状旁腺激素替代疗法。维昇药业作为大中华区独家权益持有者,其面临的竞争真空带具备显著先发优势,将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一大关键变量。

此外,那韦培肽也是一款针对软骨发育不全儿童患者一周一次的药物,具有潜在FIC潜质,目前在中国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获批。该药物已完成国内2期临床试验的双盲期试验,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产业投资者到产业参与者的接棒加持,估值升维逻辑清晰

资本市场的嗅觉往往领先于产业周期,对于维昇药业的投资价值,无论是产业投资者还是产业参与者,都早已给出答案。

梳理其融资轨迹可见:2018年A轮融资时,公司即获创始股东Ascendis Pharma、Vivo Capital及Sofinnova的4000万美元注资,奠定1亿美元估值基础。

至2021年B轮融资时,公司估值已攀升至12.5亿美元,较初始估值增长逾11倍,由红杉中国领投、奥博资本、夏尔巴投资、Cormorant、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鼎丰生科资本、Logos Capital、晨岭资本跟投,创始股东更持续加码。

通过港交所聆讯后,公司再获国内生长发育领域“二当家”青睐,安科生物宣布斥资不超过3100万美元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公司在港交所发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份。

在自身已拥有生长激素产品的同时,安科生物还重金押注同赛道企业,从潜在竞争者升级为战略投资者,背后折射出的是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

生长激素领域虽已形成寡头格局,但长效剂型替代短效剂型的结构性机会正在打开百亿级增量市场,而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恰好卡位这一技术制高点。通过资本纽带锁定潜在技术迭代机会,安科生物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的内耗,又在悄然构建应对未来技术变革的护城河。

现如今,正值维昇药业进入招股冲刺阶段,其长期价值标杆效应持续显现。创始股东Vivo Capital更是启动第三次增持,除彰显对公司战略路径的深度认同外,更印证了专业机构对其管线价值释放的坚定信心。

从估值情况来看,相较于目前约为80亿港元的市值,维昇药业仍具有较强的估值增长空间。

横向维度,与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同领域上市公司相比,维昇药业估值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凭借隆培促生长素、那韦培肽以及帕罗培特立帕肽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候选药物,有望持续获得估值溢价。

(数据来源:choice)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连续多年虚增营收及利润总额,S... 5月15日,ST联创(300343)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
阿特斯储能科技截至3月末拥有约... 5月16日,阿特斯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阿特斯集团旗下阿特斯储能科技(e-STORAGE)截至3月31日...
枣庄市贸促会召开“发挥社媒传播... 大众网记者 李雪 枣庄报道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渠道窄、品牌弱、推广难等堵点难点,探索助力“...
和讯投顾徐斌箐:陈小群走了再次... 和讯投顾徐斌箐分析,散户都估计不敢相信,陈小青昨天两个多亿卖掉了,今天照样被资金顶起来,反包涨停,整...
每周股票复盘:华电国际(600... 截至2025年5月16日收盘,华电国际(600027)报收于5.9元,较上周的5.87元上涨0.51...
华为云“朝推夜训”功能第三季度... 智东西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5月16日消息,今日举行的“逐光向新·智领未来”华为云...
一边是上亿套房空置,一边是百姓... 一边是上亿套房空置,一边是百姓买不起房,困局如何破解? 今天来聊聊一个扎心的话题:为啥房子越盖越多,...
圣贝拉集团备战港股上市,半年营... 圣贝拉集团近日宣布,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备案申请,计划在香港上市。 回顾其上市历程,圣贝拉在20...
原创 阿... 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Q4财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及2025财年全年...
深夜!中概股爆发!纳指直线跳水 晚间,中概股集体拉升。 晚间,美股开盘后涨跌不一,随后震荡拉涨,不过纳指随后直线跳水翻绿,三大指数也...
因建议他人买卖自家股票等事项 ... 每经记者|赵李南 每经编辑|张益铭 5月16日,冠城新材(SH600067,股价2.8元,市值39...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新规公布 本报讯(记者 孙杰)昨天,证监会公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新规明确,募集资金使用应专...
“初代网红”绿茶餐厅母公司上市... 每经记者|黄婉银 实习生 刘姝 每经编辑|陈俊杰 绿茶集团(HK06831,股价6.290港元,市...
一季度狂揽134亿元!金价狂飙...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金价的大幅波动,市场关注的...
原创 美... 据最新消息,在中美关税战刚刚缓和之际,美国政府又开始升级科技战,目标直指中国的华为AI芯片。美国商务...
“新基金”,来了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 5月16日,首批26家基金管理人上报了浮动管理费产品,其中包括了易方达基金、富...
股票行情快报:美年健康(002...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5月16日收盘,美年健康(002044)报收于5.43元,上涨0.37%...
深交所修订重组审核规则 受理后...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5月16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修订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雷军线下首次回应SU7事故! 近日,在小米价值观大会,雷军进行了内容演讲。演讲的内容,有涉及到近期小米汽车发生一些事件。对于前段时...
汽车新规催化产业链,飞行汽车成... 近期,汽车板块在市场整体回调的趋势中异军突起,引领上涨潮流,这一景象部分归因于汽车行业新规定的即将实...
美国4月“恐怖数据”略超预期,... 美国零售销售在特朗普关税冲击当月维持增长,但明显放缓,这可能引发未来几个月消费者支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
恒邦股份连跌7天,前海开源基金... 5月16日,恒邦股份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5.72%。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黄金...
股票行情快报:美利云(0008...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5月16日收盘,美利云(000815)报收于13.28元,上涨0.08%...
原创 证...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明确提出通过政策创新鼓励私募基金积极参...
原创 我... 从2022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就进入到长期调整的趋势之中。先是郑州、石家庄、涿州等二三线城市。在进入到...
落袋为安!64亿“跑了” 【导读】昨日股票ETF市场净流出资金64亿元,宽基ETF净流出居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昨日(5...
经营主体存量突破30万!解码创... 今年1-4月,广州市黄埔区新登记经营主体2.66万户,同比增长69.13%;新登记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吉林省五一... 长影世纪城五天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入园人数同比增长37%,长春市餐饮堂食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
ATFX金属:黄金技术性反弹,... ATFX金属:美国经济和美元指数的表现是黄金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4月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