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全球化舞台上,欧盟仿佛置身于一场扑朔迷离的政治拼图游戏中。随着5G网络建设成为未来科技竞技场的主战场,欧洲议会的一份报告如同重磅炸弹,引爆了国际社会对欧盟、中国和美国三角关系的广泛热议。报告揭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建议成员国将中国设备商排除在5G建设之外,但17个国家依旧紧紧握住了中国企业提供的救命稻草。14个成员国对中国通讯设备的依赖度令人咋舌,而塞浦路斯更是将其信任完全交付给中国技术。为何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欧盟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首先得谈谈,为什么欧盟心甘情愿地拥抱中国技术。对中国企业的依赖可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德国、奥地利等经济体的电信网络到处都是华为和中兴的影子,超过一半的设备都来自这些中国巨头。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给出的价钱诱人,更是因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效率方面遥遥领先。德国的铁路,作为欧洲交通的黄金脊梁,已经使用华为零部件搭建得如铁桶一般牢靠,短时间内若想撤换,恐怕得用望远镜去看那遥不可及的成本。当然,这是一场从2015年中欧签署5G联合声明开始的深度沟通与合作的结果。凭借标杆制定和技术研发的优异表现,中国企业在欧洲立下了一席之地。
可是,事情没那么简单。总有搅局者让故事不按预期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逼迫欧盟将中国设备拒之门外。英国、波兰迫于压力,成为首批遵从者。然而,多数欧盟国家却以“看一看”的态度,谨慎地回应美国的“不请自来”。法国、意大利等表示,不会轻易放弃华为,毕竟,经济利益当前,谁都不想亏本做生意嘛。
然而,特朗普显然觉得光靠嘴上功夫还不够,便给欧盟送上了更直接的“礼物”——加征钢铝产品25%关税。欧盟当然也不是吃素的,当即祭出反制大招,260亿欧元的价值可不是开玩笑,对美国威士忌征收50%关税就是一个响亮的提醒。特朗普见状,不甘示弱,甩出挥舞着200%关税威胁的酒杯,俨然一副不嫌事大的架势。
这场关税大戏直露了欧盟对美出口市场的脆弱性,却也让大家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数据显示,欧盟对美国葡萄酒出口占比高达31%,但如今,不得不面对严峻的挑战和选边站队的压力。此时,中国市场成了欧盟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中国成了欧洲企业的避风港,欧洲公司甚至还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在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的合作中,他们发现了一片福地,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
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上指出,双向投资存量已突破2600亿美元,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新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欧盟内部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务实派如德国、荷兰,坚持认为合作共赢才是王道,而中东欧国家则时常被美国的话语鼓动,态度有所动摇。匈牙利、塞浦路斯这样的国家明确表示,禁用华为对他们而言,没有好处,只有亏损。
这样的分化在5G政策上尤为意料之中。有意思的是,欧盟试图通过发布“高风险供应商”清单来统一标准,却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国真正执行。德国工业联合会就索性摊牌,全面排除中国设备意味着德国5G建设要推迟三年——这账总得有人埋吧,200亿欧元的增加成本可不是个小数目。
中国的态度一直都很清楚,那就是合作至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接见空客CEO时强调,中国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欧洲企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一意孤行和单边主义。这样的对比,更映衬出中欧合作的宝贵和必然。
美国推动“小院高墙”战略,试图拉拢欧洲盟友,而欧盟内部关于“去风险”策略的讨论也可能在未来产生微妙影响。不过,抛开纷争不提,双方的共同利益仍高于分歧。对欧盟而言,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它利润的保证。而对于中国而言,拥有欧洲的技术创新,会是一种无形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