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为、阿里和京东科技巨头扎堆,东莞离深圳还有多远?
创始人
2025-05-07 09:14:03

科技巨头从深圳“溢出”,瞄准了高铁仅16分钟的东莞。

华为企业数据中心已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其新搬迁的总部有12个服务器机房和3000个机柜,其规模将是深圳数据中心规模的8倍。OPPO、vivo紧随其后,将全球研发中心砸向东莞。大疆更是在滨海湾新区圈地500亩,搞起了无人机“航母基地”。

就连深圳本土企业比亚迪,也把电池研究院搬到了塘厦镇,阿里也在麻涌镇用80亿建菜鸟华南总部,京东在东莞凤岗镇建设50万平方米的智能物流园区京东“亚洲一号”。

一时间东莞成了科技巨头的“第二故乡”,牵动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一场产业大迁徙悄然启动。

此前以服务业著称的城市,忽然迎来“高端局”,东莞会转型成为科技之城吗?

户籍人口278万,GDP1.23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东莞2024年GDP总量达1.23万亿元,202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万亿俱乐部后继续稳定发展,全国排名24位,仅落后23位的南通1000亿元。南通户籍人口数为734.83万人,而东莞户籍人口数为307.87万人。东莞户籍人口不足南通户籍人口的一半。

东莞常驻人口为1048.53万人,意味着外来人口高达741万,南通外来人口仅为40.17万人,东莞外来人口是南通的18倍,以此计算,东莞人均GDP为11.7万元,南通则为15.25万元。但很显然东莞比南通更具吸引力,两地外来人口的体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但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样拉低了东莞的人均GDP。

东莞面积2460.38平方公里,仅为南通10549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东莞之所以能有着和南通并驾齐驱的GDP,和其号称“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和海外贸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位置上看,东莞的位置堪称“天选之地”——北接广州、南临深圳、东望香港,方圆50公里内聚集着粤港澳大湾区75%的GDP。2024年广州、深圳和香港的GDP分别为3.1万亿元、3.68万亿元和3.18万亿元,三座城市GDP总量接近10万亿元。

东莞距离香港最远,不过100多公里,大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而距离深圳和广州也相对较近,均约1小时车程。于是东莞那“掐着秒表”的交通网反而成为巨大优势,高铁到深圳只需18分钟,穗莞深已经实现了铁路半小时生活圈。即便华为迁移至东莞松山湖基地,但依靠80辆通勤大巴,对3万多名深漂工程师来说,影响并不太大。

真正让这些互联网大厂心动的是东莞的年轻化,平均年龄不足34岁,甚至比深圳的平均年龄还年轻。在东莞几十年制造业的沉淀之下,制造+科技将更具优势。再加上国家对大湾区的政策导向,东莞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能不断进入马云、刘强东和任正非这样的大佬视野,说明东莞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东莞的优势

东莞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房价相比广州和深圳低不少。深圳是全国房价第一梯队‌,‌当前房价‌约 ‌5.8万-7万/㎡‌,居全国首位。部分核心区域(如南山、福田)房价远超均值,可达‌10万/㎡以上‌。近十年累计涨幅 ‌193%‌,长期领跑全国。即便房价偏高,但深圳2025年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0.3%,刚需旺盛。广州房价3.2万-4.6万/㎡‌,全国排名第五,天河、越秀等中心区域房价接近 ‌8万-10万/㎡‌。

东莞作为“三线城市”,其房价增幅即使领跑三线,和深圳广州相比依然偏低,‌当前房价‌约 ‌1.6万-3.5万/㎡‌,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三,临深片区(如长安、虎门)房价可达 ‌4万/㎡以上‌,与深圳外溢需求密切相关。近十年房价累计涨幅160%,仅次于深圳,这和深圳外溢人口增多有直接关系。2025年2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暴涨483%‌,市场热度这么狂热,或和这场产业大迁移有直接关系。

地价成本或才是这场产业迁徙的根本。有大厂给出的理由很直白:“这里地价是深圳的1/5,招人成本省30%!”华为动迁也有类似的考虑。深圳作为全国面积最小的一线城市,当前工业用地紧张,华为这样的企业面临无法进一步扩建工厂的困境。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深圳房地产项目繁盛,导致大块工业用地稀缺。现代工业对土地的需求量大,而土地资源的日益昂贵,无疑压缩了产业的成长空间。加之深圳土地开发已趋于饱和,新增供地寥寥无几,华为迁徙是无奈之举。同样比亚迪等企业将部分业务迁移至东莞也有同样的考量。

事实上,华为的总部虽然仍在深圳,但许多研发和生产部门已经纷纷迁往东莞,充分利用东莞的优越条件。两地相距较近,东莞作为深圳的卫星城,本身就承接着深圳外溢人口的职能,而如今不仅是承接外溢人口,还有深圳满足不了或成本太高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东莞也大力配合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的入驻,砸500亿建滨海湾新区,这里变成“大湾区陆家嘴”——腾讯数字银行、平安科技金融总部已抢滩登陆。接着东莞又联合中科院搞“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研究院”,喊出3年量产14纳米芯片的口号。目前“深莞创新走廊”已经成为现实,华为松山湖实验室与深圳总部数据实时共享,大疆在东莞测试的新款无人机,第二天就能在宝安工厂量产,丝毫不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

众多科技企业的入驻,让东莞的研发投入激增,2023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拥有1019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超1.2万件。

如今的东莞产业已经升级,传统服装、玩具制造业占比下降,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能源等高端产业崛起,全球1/3手机、50%智能穿戴设备产自东莞。占地1.2平方公里的华为松山湖基地,拥有10万研发人员、阿里巴巴总投资240亿元的菜鸟物流中心以及占地50万平方米的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了上千家相关配套企业。同时围绕OPPO、vivo等品牌产业链大爆发,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2024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突破600亿元。

离深圳还有多远?

东莞离深圳还有多远?

2024年深圳GDP总量是东莞的3倍,2024年深圳和东莞的GDP增幅分别为5.8%和4.6%,东莞GDP体量和深圳有2.45万亿元的差距,且GDP增幅还低于深圳,即便未来东莞的产业再次升级,GDP增幅超过深圳,即使东莞增速长期高于深圳0.5%,需超过200年才能总量持平,假如东莞GDP增幅10%,深圳增速5%,东莞也需要44年才能追上深圳,人均维度上,2022年深圳人均GDP为18.3万元,东莞10.1万元,若东莞保持7%增速、深圳4%,人均差距或于‌2050年前后‌接近持平,东莞想在短期内赶上深圳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目前出走东莞的企业,对深圳来说多是低附加值企业。深圳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主动将低附加值制造业外迁,集中资源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高端产业,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突破45%。这点来看有点像当年的北京,北京当时将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外迁至周边城市,以河北和天津为主,虽然那些外迁企业给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带来不小的刺激,但总体上并不影响北京在京津冀周边的核心地位,周边城市不仅未能赶超北京甚至在GDP总量上还被北京进一步拉大。

深圳创新生态护城河较为牢固,在研发投入上,深圳是全国独一档的存在,北青网2024年12月15日报道显示,深圳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研发投入强度达5.8%。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占GDP比重)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首位,研发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6.46%‌,较上年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3.3%‌,凸显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腾讯、大疆等企业仍以深圳为核心研发基地,外迁多为制造环节。而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显著,企业研发人员数量显著增长,如深圳能源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加‌103.94%,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比显著提升,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二,支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东莞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东莞发挥制造业优势,结合高新技术,打造智能制造中心,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逐渐完成从“世界工厂”到高科技创新中心蜕变。而东莞的华丽蜕变,对深圳来说不仅不是威胁,还能让深圳拥有更多的协同优势。

毕竟对深圳来说,土地资源极为宝贵,深圳实际开发强度已超5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东莞的崛起或能为深圳企业的土地需求带来分流。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梦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非运输公司获政府510亿兰特... 约翰内斯堡5月23日电 (记者 孙翔)南非交通部22日宣布,政府已批准向南非运输公司提供总额510亿...
“红利+科技”哑铃策略已热三年... 财联社5月24日讯(记者 周晓雅)来到“红利+科技”的哑铃策略被广泛讨论的第三个年头,红利主题基金的...
钟南山:国产新冠药物是有效的 中新网广州5月24日电 (记者 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24日通过网络连线在2...
【投融资动态】极豪科技A+轮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18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天津极豪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
原创 特... 据央视新闻消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富满油田是我国目前油气资源量最大的超深油田。记者今天从中国石...
“涌金系”13年陪跑终结?凯利... 凯利泰董事会要变天? 作者 | 赵普 高远山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ST凯利(30032...
重大交易达成?特朗普新表态,相... 特朗普改变立场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23日称,美国钢铁公司(简称“美钢”)与日本制铁公司(简称“日...
狂飙的泡泡玛特能否撑起3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 5月22日,泡泡玛特(9992.HK)股价一度涨6%报229...
上海国际航运金融大厦更新:激活... 裙房改建商场,作为社区商业,会怎样? 上海国际航运金融大厦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域内的商办项目,2024...
美股、欧股,集体大跌!发生了什... 本文转自【央视财经】; 本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争端,他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称建议从今年6月1...
52TOYS拟赴港上市!“蜡笔... 5月22日,乐自天成(又称“52TOYS”)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赴港上市。这是继泡泡玛特、布鲁可...
价格创新低!光伏、锂电产业供需... 在供需失衡、市场看空情绪笼罩的背景下,备受关注的锂价和硅价在本周双双创出上市以来新低。 5月23日,...
原创 靠... 文 | 张佳儒 港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IPO热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近一年港股IPO募...
比亚迪AH股齐创新高 盘中创历... 财联社5月24日讯(编辑 平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剔除新股次新股以及ST股,包括联合化学、...
德勤英国据悉将削减部分员工奖金 德勤(Deloitte)向其英国某咨询部门员工透露,由于财务业绩低于预期,员工的年度奖金将减少。 德...
浮动费率基金来了!投资者该怎么... 23日傍晚,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很快将向投资者发售。这批新型基金有哪些特点?...
特朗普“关税威胁”越多,美元和... 德银指出,美国的双赤字地位需要持续的外国资金流入来维持。一旦外资对美债和美元的兴趣冷却,后果可能是汇...
近八成银行高管降薪,最高降幅8... 钛媒体App 5月24日消息,近年来,在业绩承压必须“降本增效”的现实下,多数银行高管薪酬不可避免出...
中国卫生集团拟发行合计7亿股,... 中国卫生集团(00673)发布公告,公司拟进行认购事项及供股,以应对集团的财务挑战及解决资本需求,以...
京沪津消费下降,头部城市走势为... “最近经济形势怎样?”这是与专家访谈、企业座谈、百姓趣谈时常常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记...
1至4月份太铁货物发送量达2.... 原标题:【新数据 新看点】1至4月份——太铁货物发送量达2.52亿吨 今年以来,国铁太原局进一步优化...
赣州首个新规洋房交付太硬核,业... 在房地产行业,提前交付已属罕见,而赣州中海悦江府项目却以提前交付一期楼栋并同步启动二期部分楼栋交付的...
民间智慧丨均值回归不可避免 主持人 | 尹星 二次回压渐近 主持人:这周三泛舟就开始提示,A股短线情绪有转弱的迹象。是不是你所谓...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来了!首批26... 记者了解到,继5月16日首批产品申报后,5月23日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证监会注册,预计很快就会向...
A股市值管理进入新阶段,“激励... 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编者按:近20年来,我国市值管理政策不断完善,由2004年“国九条”提出资本市...
中国企业首个!纤纳光电以独立第... 记者获悉,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纤纳光电”)以第一通讯单位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
A股半导体大佬们,排队赴港上市 5月20日,看似普通的夜晚,半导体行业传来两条消息。兆易创新发布公告,宣布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以下...
陕西旅游集团:积极推动阿根廷国...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今天陕西旅游集团官方发布文章称:5月23日下午,阿根廷国会议员路易斯·阿尔比...
从宁德时代港股IPO,看A+H...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一笔IPO融资,采用Regulation S 规则将大部分美国境内...
名创优品2025年Q1营收44... 5月24日消息,名创优品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名创优品集团总营收4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