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作者|张麟
编辑|王博
沉寂了近两个月后,雷军再一次站在台上,介绍小米的新车——YU7。
可能由于此前小米汽车的一些负面舆论,雷军这次发布会变得谨慎而冷静。
“虽然我们大家都开了很多年的车,但在遇到极限场景的时候,还是很难应对。比如,很多人平时不敢把刹车踩到底、没有紧急变线的经验等。”
“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肯定还不够强大,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不完美的地方。”
这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感到有些陌生。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米称得上是一个现象级车企。从产品端看,小米把高性能轿跑这一小众车型变成了大众化选择;从营销侧讲,小米把“老板下场做营销”这一模式的效果展示给了所有人,并引来了争相效仿和学习。
在雷军之前,能让消费者将汽车和一个车企老板直接挂钩的,或许只有马斯克。只不过在中国市场上,雷军收获的关注绝对比马斯克多得多。
受关注的企业绝对不缺少争议,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小米汽车和雷军遇到了营销滑铁卢,从辅助驾驶系统到挖孔前机盖,再到超过1500匹的马力,这些当下新能源汽车所共同追求的性能和特质,几乎一夜之间反戈相向,成为了小米汽车争议的焦点。雷军此前说:“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车主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和解决方案,雷军表现得也不像之前那样游刃有余,小米汽车和消费者的关系似乎瞬间掉入僵局,这引发了强烈的信任危机。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种僵局也让“老板下场”的营销方式彻底降温,甚至画上了休止符。所有人都在等着雷军,看他该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当小米标志性铃声在国家会议中心现场响起,那个男人回来了。
1.谨慎的雷军
5月22日晚上7点,雷军穿着一件墨绿色的西装外套,站在了舞台上,开始介绍包括手机、平板、家电和汽车在内的各种小米的最新产品。
是的,雷军这一次没有穿皮衣。
这场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有着此前小米一如既往的风格:轻柔的音乐、深蓝色的会场和黑色的背景大屏,让观众更容易将目光聚焦在雷军身上。
在发布会刚开始的10分钟里,雷军明显有些紧张,他频繁地看着提词器,略带生硬的介绍这小米在芯片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但这种状态随后逐渐消除,雷军也渐入佳境。
在介绍完3C和家电产品后,雷军将小米YU7的介绍单独分割成了下半场,就时长而言,在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中,小米YU7的下半场占比就近一个小时,足以见得其在小米产品序列里的重要性。
这里有个小插曲,很多人以为下半场要等一段时间才开始,于是纷纷走出了会场。但是,现场只是放了一段几分钟的宣传片,雷军就很快回到了台上,直接发布YU7。现场观众们又纷纷往回跑,拿出手机开始拍照。
之前YU7逾期发布,有些声音说YU7关注度会下降,但事实证明,这就和现场的小误会一样,YU7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很多人都问我YU7怎么读?御7,御风而行,这个词来自《庄子·逍遥游》,驾着风飞行。”雷军在演讲时解释,“小米YU7的定位是豪华高性能SUV。”
小米YU7的定位的确非常重要,其是小米旗下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款车,背负着续写优异销量、拓展产品体系的重任。同时,小米YU7作为一款SUV车型,将会把小米真正带入中国汽车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
在发布会上,小米YU7的介展示平均而全面,造型、大灯、内翻式的电动门把手、车身色彩和风阻优化都有涉及,甚至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和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都进行了大篇幅的介绍。令人意外的是,小米甚至在发布会现场推出了高阶驾驶培训。
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这些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提高车主驾乘的安全性,而在同样重要的动力性能方面,雷军几乎一笔带过,虽然他在现场提到了零百加速超过了纯电Macan,但我们没有看到赛道和令人血脉喷张的加速画面。
可以看到,面对如此重要的产品,雷军在宣传时表现出了冷静和谨慎。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这种谨慎的态度则更加明显。
2024年12月9日,雷军第一次在微博上提及小米YU7,当天工信部公布了小米YU7车型及部分产品资料,雷军的发文同时对此进行了回应。
而在此之前,市场上已经流传出了大量YU7的相关消息以及伪装谍照,但或许因为彼时小米SU7 Ultra刚上市不久,小米和雷军的营销资源严重向其倾斜,战术性回避了小米YU7的宣传。
2025年3月底,武汉大学樱花绽放,雷军归到母校进行了演讲,并在凌晨5点拍摄了自己站在樱花树下的照片,画面中,一辆小米YU7甚至比樱花更醒目。
雷军和小米YU7与武大樱花同框,来源:雷军微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小米YU7的营销期应该会借此打开,随后有节奏地释放小米YU7的各种信息和性能参数。但3月29日晚上的小米SU7车祸事件直接影响了YU7后续的宣传计划。
此后,雷军对小米YU7的营销态度几乎可以用惜字如金来形容,不仅人车双双缺席了4月份的上海车展,截至5月21日,雷军微博总共只有18条提及了小米YU7,还大量集中在3月底拍摄武大樱花以及5月21日发布会前一天等特殊时间段。
雷军的个人公众号也在3月28日开始断更,直到5月19日才发布了新的内容,为小米玄戒O1处理器进行宣传。
即使小米YU7会和玄戒O1处理器在一场发布会上同时亮相,但在这篇时隔51天的推文中,雷军并没有提到有关于小米YU7的任何内容。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雷军,对YU7的态度都开始变得冷静,近期能称得上有热度的新闻,仅是一名网友在5月15日发文表示小米YU7发布会将在22日举行,并附上了一张自己制作的海报,但当天这条消息就被迅速辟谣。
有意思的是在5月19日,雷军在微博上官宣了包含YU7的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定档时间正是5月22日晚7点。
除了宣传内容的减少和节奏的放缓, 雷军也减少了小米YU7动力性能的介绍,这种态度几乎和小米SU7的宣传策略完全相反。
小米SU7上市前,2023年12月28日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第一次公开地、事无巨细地介绍小米SU7的性能,尤其是动力性能:SU7 Max版搭载前后双电机系统,最大功率673马力,最大扭矩为838牛·米,零百加速仅需2.78秒。
此时距离小米SU7正式上市还有3个月的时间。
小米SU7 Ultra也有同样的待遇。雷军不仅在其发布会上着重强调了其纽北赛道的成绩,以及“最快四门量产车”的称号,在3月29日,雷军第一次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并进行主题演讲时,在对业内同行表示感谢后,也毫无悬念地开始介绍起了小米SU7 Ultra。
在演讲中,雷军提到小米SU7 Ultra是SU7系列车型的顶配,“它是三电机的系统,动力高达1548匹,零百(加速时间)能到1.98秒,最高极速超过了350公里每小时。”
这也是在5月22日发布会之前,雷军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但在5月22日的发布会上,雷军几乎将小米YU7环节的所有篇幅都用来介绍除动力性能以外的其他特性。
而与这种谨慎的宣传态度相对应的,是根据小米官方的表态,现在距离小米YU7上市最快只有一个多月了。
2.小米不能失去雷军
什么样的宣传,能让小米YU7继续大卖?或者说,让小米汽车度过难关?
答案仍然在雷军身上。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雷军被过度神化,以及小米汽车的营销过度依赖雷军的个人IP,被很多人诟病。这意味着雷军一个人几乎取代了整个小米公关系统。虽然这会让小米汽车的营销精准而有效,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但在面临公关危机时,也会导致公众将矛头指向雷军个人。
因此,人们希望雷军开始学会隐身,毕竟发生车祸后消费者直接喊话车企老总回应的事情,太少见了。
但「甲子光年」认为,至少在负面舆论还没有完全过去,用户权益还没有被完全满足的时候,雷军是绝对不能隐身的。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雷军就是小米汽车,小米汽车就是雷军,二者有着强绑定关系。这种关系对小米汽车的销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服务平台增长黑盒在其研究报告中,通过量表的方式考察了小米SU7车主/准车主对于雷军个人形象的影响的评价,其中有高达97%的调研对象认为影响是积极的,促使他们对小米更加感兴趣,且无人认为有负面影响或持否定态度。
小牛行研相关报告也指出,超过95%的小米SU7车主/准车主认为雷军个人形象对小米有正向影响。
从销量来看,小米SU7系列车型即使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下滑,但在上市一年多的时间里累计交付超过25.8万辆,对于一款高性能轿跑车型来说,这堪称奇迹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取决于雷军的个人影响力。
可以说,至少在卖车方面,雷军个人IP的打造是有效的,对一家刚刚发布第二款车型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尤其有效。
2025年,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销量翻番,预测达到35万辆。而1-4月小米汽车共交付了约10万辆新车,约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28%,如果按照月度占比来看的话,这个销量成绩还是有待提高的。
因此,在去年每卖出一辆车就亏4.5万元、今年销量目标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失去雷军损失要比处理舆论争议大得多。
而且即使在解决车主问题和舆论争议上,也没人比雷军更合适。比如在三月底的小米车祸事件中,雷军的迟缓反应被批“缺乏人性温度”,有人对比特斯拉2018年事故中,马斯克直接通过邮件联系遇难者家属的案例,并把后者树立为车企老板亲自解决舆论争议的标杆。
消费者认为雷军是小米汽车的第一责任人,在出现产品问题时,雷军的亲自下场往往能够让消费者更平和的表达诉求,并继续支持小米。
就像22日晚小米发布会的结尾,当雷军说出“我知道今天的小米肯定还不够强大,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不完美的地方”这些话之后,台下的观众在喊:“雷总加油!小米加油!”
当然,雷军不需要,也不能永远站在台前,他需要在小米的汽车业务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寻找个人IP和专业公关的平衡点,并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以分散一家车企将要面临的长期风险。
雷军说:“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