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要求,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
---
6月10日,中美伦敦会谈刚刚结束,没想到中途就有一家美企突然跳出来,向中国宣战:“明年,我们将开始在稀土磁铁领域取得突破!”
自从4月开始,中国已经对七类中重稀土及磁铁实施了出口管制,已经持续了两个月。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公司,突然在此时对中国发起挑战,甚至暗示可以为特朗普解决“难题”,让人不禁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而从外界反应来看,这家美企的言辞未免过于激进,令人难以相信其能力。
稀土并非普通土壤,而是指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这些元素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几乎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防设施中。
例如,每辆新能源车需要大约3到5公斤的稀土磁体,这占据了电机成本的30%左右;而每架F-35战斗机就消耗了约408公斤的稀土材料,核潜艇所需的稀土更是高达4.1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稀土帝国”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48%的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以及69%的矿产产量(约27万吨),更重要的是,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和分离工作都由中国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90%的离心萃取机专利也都掌握在中国手中,能够将17种稀土元素分离到99.9999%的纯度。美国唯一的稀土矿——位于芒廷帕斯的矿山,主要生产轻稀土,重稀土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因此,当中国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工业链顿时感到压力山大。
例如,福特的“探险者”生产线预计将在2025年5月停工一周;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量产计划也不得不推迟到2026年;而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更是发出库存警报。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已发出严重警告:“稀土磁体的短缺可能导致美国所有汽车厂在数周内停产。”
而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军工产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计,2024年F-35的交付量将锐减70%,只交付36架战机。
然而,美国政府依然不愿承认自己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尽管采取了多种对策,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这家美国稀土公司——约书亚·巴拉德的领导下,宣称他们将在未来每年生产5000吨磁体,满足美国市场10%的需求。更夸张的是,他们还声称满负荷生产将带来8亿美元年收入,高峰时年产可达4-5亿块磁铁。然而,这家位于俄克拉荷马州斯蒂尔沃特的工厂,原定2024年投产的计划,已经推迟至2026年。
另一家备受关注的企业——MP Materials,虽然在德克萨斯州建设年产千吨的磁铁工厂,但他们的三分之二的精矿仍需运往中国加工处理。
同样,拉马科资源公司斥资200万美元收购煤矿,计划提取矿层中的稀土元素,CEO阿特金斯甚至豪言:“我们永远不需要将矿石送往其他国家加工。”然而,这家宣称美国70年来首个新建稀土设施的公司,其年产量仅规划为1400吨,这连中国头部企业北方稀土的零头都不及。
困扰美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不是采矿自主化,而是精炼技术的瓶颈。
例如,通用电气曾尝试在墨西哥培养合格的工人,结果发现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废水处理技术更是无法复制中国的高效方案。而中国的精炼厂建设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每吨加工成本低1800美元。
而且,稀土的开采不仅耗水量大,还需要使用有毒化学品,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比如Talon Metals最初计划在明尼苏达州建立工厂时,由于当地的环保抗议,最终不得不迁至北达科他州。
即便如此,Talon Metals公司仍在获得1.14亿美元的政府拨款后,工厂却依然没有开建。
美国虽然尝试开发新的技术替代方法,比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发的人工膜通道,能够选择性提取中稀土元素如铕、铽,或者爱达荷大学团队尝试用植物根系吸收稀土,再用有机细菌替代有毒化学物质来提取,但这些实验室的技术距离规模化生产还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若此类技术能够投入生产,成本必然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成为更大的经济负担。
美国当前确实希望通过自产稀土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踩着其他国家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美国一方面急需中国的稀土,另一方面却对中国进行制裁和歧视,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5月,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公开施压,要求中国解除管控。然而,中方立即举行了全产业链的稀土管控会议,并明确表示:只要美国不停止恶意打压,稀土出口管制不会放松。
6月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证实,中国将恢复对美企业的稀土及磁铁供应。作为交换,特朗普突然宣布:“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深造,这对美国是荣幸。”
然而,特朗普的言辞总是充满了变数。虽然他表示要让中美平等交流,但并未停止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发展,也没有放宽对中国商飞公司C919大飞机发动机及配件的供应。而在芯片领域,美国更是以“违反出口管制”为由,试图在全球范围禁止使用中国的先进计算芯片,包括华为的昇腾芯片。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从未出现在中美经贸谈判的桌面上,包括5月的日内瓦会谈和6月9日的伦敦会议。换句话说,中国对稀土进行出口管控,本质上是对自身资源的精确管理。
如今,中方还推出了“稀土追踪系统”,要求企业上报交易量、客户及最终用途,同时对合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精准施压军工复合体,而非民用领域。据悉,2025年1月至4月,已经查获稀土走私案值达到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稀土回收方面的技术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中国的稀土回收率高达98%,为战略储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美国的垃圾填埋场中,废弃的60万吨磁铁中,回收率仅为1%。
中国能够在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绝非偶然。从1958年徐光宪院士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到2025年形成“南重北轻”的双巨头格局(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六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早已构筑了坚固的专利壁垒。
而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却在全球化进程中将产业链转移给了他国,如今要想重建稀土产业链,不仅需要十年的时间,还需要100-150亿美元的巨额投入。
这场“工业维生素”的战争,不会有闪电战,只有持久战。美国现在不要急于口出豪言,关键是要落实承诺,不管是稀土企业,还是政府,否则最终也许只是空谈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