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公募基金竟然有家公司固收占比接近99%,这"偏科"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观察交银施罗德、中银基金等银行系公募接连换帅,高管频繁调整背后,也暴露了出一个行业痛点——银行系公募基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你可能不知道,银行系公募虽然占据了整个基金市场约20%的份额,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银行系公募固收类产品平均规模占比仍高达90%,与行业平均的73%水平形成差距。更夸张的是,15家银行系公募中,竟然有9家固收占比超过九成!
其中最"偏科"的当属上银基金,固收占比达到惊人的98.75%。就连中银基金、建信基金这些管理规模超6000亿的头部机构,权益类占比也不足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白了,银行系公募长期依赖母行渠道,习惯了"躺赢"模式。银行客户风险偏好相对保守,更青睐稳健的固收产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路径依赖。但问题是,监管层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这种"规模虚胖"的发展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不过,也有机构开始觉醒了。上银基金虽然"偏科"严重,但2025年以来动作频频,密集推出上银先进制造、上银资源精选等权益类产品,大有破釜沉舟的架势。浦银安盛更是凭借数智化投研体系实现突围,2024年非货规模增速达到14%。
从叨姐多年观察机构投资的经验来看,银行系公募要想真正突围,需要进行"手术级"改革:建立"固收保规模、权益创利润"的双轮驱动模式,引入市场化职业经理人,甚至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彻底摆脱"靠山吃山"的依赖心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抛砖引玉:你认为银行系公募基金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问题,究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还是体制机制束缚下的无奈之举?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