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报道,Shein 已秘密申请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IPO),这家在线快时尚零售商希望加快漫长的上市流程,并向英国监管机构施压,要求其批准在伦敦上市。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在中国成立的公司上周向香港交易所(HKEX)私下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草案,并寻求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Shein的大部分供应链都在中国,该公司大约 18 个月前申请在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IPO),但一直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英国和中国监管机构未能就其招股说明书风险披露部分的适当措辞达成一致。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今年早些时候批准了Shein的招股说明书,但未被中国证监会接受。
据知情人士透露,Shein 申请在香港上市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向英国监管机构施压,迫使其在风险披露要求上做出让步,从而保住这笔可能成为伦敦市场多年来规模最大的 IPO。
2025年,伦敦 IPO 的融资额已跌至 30 年来的最低水平。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愿意接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招股说明书,鉴于伦敦投资者群体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Shein 仍将首选伦敦交易所。
他们补充说,鉴于监管机构的要求仍然相差悬殊,Shein 获批的可能性很小。
今年 1 月,英国下议院商业和贸易特别委员会主席利亚姆·伯恩 (Liam Byrne) 致信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 (FCA) 负责人,表达了对Shein 供应链完整性的怀疑。
即使港交所和中国证监会批准Shein的IPO招股说明书并在香港上市,FCA仍有机会批准其基于该说明书在伦敦的IPO。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英国监管机构届时批准,Shein可能会考虑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
Shein 的 IPO 已持续近三年,目前陷入了地缘政治的交火之中。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该零售商的资产负债表上拥有约 120 亿美元现金,并且并不急于上市,但其投资者和顾问正在敦促该公司加快上市进程。
该进程最初因Shein 在 2023 年未能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而陷入困境。
从纽约到伦敦,再到香港,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一直是此次IPO的牵头银行。投资银行通常在IPO完成后获得报酬。这三家银行均拒绝置评。
去年利润的暴跌也引发了人们对 Shein IPO 能否达到两年前私下达成的 660 亿美元估值的怀疑。
据英国《金融时报》 2 月份报道,到 2024 年,销售额将增长 19%,达到 380 亿美元,但净利润将下降近 40%,至 10 亿美元。
然而,据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美国市场的销售额(约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年并未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因关税豁免的取消而受到严重打击。
他们表示,自其竞争对手Temu因关税上调而基本退出美国快时尚市场以来,Shein的盈利能力已显著提高。
香港交易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和 Shein 均拒绝置评。(蓝洞新消费编译)
蓝洞新消费声明:我们致力于分享海外科技公司动态与中国出海公司发展,仅提供更多信息参考,相关内容均不代表自身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