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应对失业、生病这些突发状况,会选择把钱存成定期,给自己强制存下一笔钱。可定期存款不是存进去就万事大吉了,它也有到期的时候。等定期存款到期了,有三件事可得注意,不然很可能就吃亏了,特别是老年人,更得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
1、别偷懒,自动转存不一定划算
不少人存定期的时候,为了图省事,会顺手勾上自动转存。这样一来,钱到期了,银行系统就会自动把本金和利息再存一期,确实能省不少功夫。有些人就因为这样,把钱存进银行后就不管了,任由它一次次自动转存。有些老年人出门不方便,也喜欢这么干。
但自动转存虽然方便,可有个大问题,就是利率比较低。它享受的是转存当天银行公布的挂牌利率,这个利率往往比自己去银行重新存要低。而且,转存的期限是之前就选好的,存款到期后,这个期限可能就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
打个比方,之前存的是一年期,到期后自动转存还是一年期。可这一年里,市场情况变了,也许三年期的利率更划算,或者你接下来一年内可能会用到这笔钱,一年期就不合适了。所以,定期存款到期后,要是想拿到更高的利息,或者选个更合适的存款期限,最好花点时间,对周围的银行做个调查。要是发现有利率更高、期限更合适的,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重新手动存进去。
2、别轻信工作人员推荐,小心存款变理财
还有些人,对收益要求比较高,存款到期后,就想着找个利率更高的方式,多赚点被动收入。这时候,有些人去银行存钱,为了拿高息,就容易轻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选一些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可这背后,很可能藏着隐患。
咱们经常能看到新闻,有人本来是去存钱的,结果存款变成了理财产品,甚至变成了保险。这些人里,不少就是因为听了工作人员的话,被误导着买了不保本的产品。理财产品和保险,跟定期存款可不一样,它们有风险,本金可能会亏损。
对于老年人来说,手里的存款关系到晚年的生活质量,能不能体面养老就看这笔钱了。所以,千万不能轻信工作人员的推荐,盲目选择那些自己根本承受不了风险的产品。要是真想选收益高点的,也得自己先了解清楚产品的性质、风险,再做决定。
3、别选错期限,流动性风险要当心
定期存款到期后,很多人会选择重新转存成新的定期。这时候,就得考虑期限的问题了。有些人看到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降,就想着把钱存成长期定期,这样利息能高一些。可长期存款有个问题,就是不容易持有到期,流动性风险比较大。
比如说,你选了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可刚存了两年,家里突然有事需要用钱,这时候把钱取出来,利息就只能按活期算,损失可就大了。所以,要是不能确定这笔钱能闲置那么久,就别选太长的期限,选个短一点的,确保能持有到期。
除了存定期,也可以考虑其他打理资金的方式。要是有一笔短期闲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就可以放在余额宝里,收益比活期高,取用也方便。要是有中长期的闲钱,可以买储蓄国债,收益稳定,风险也低。要是想追求更高的收益,也可以试试基金定投,不过这个风险相对高一些,得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
总之,定期存款到期后,重新打理资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面说的这三件事。多花点时间,多了解了解情况,就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策,避免吃亏。老年人打理资金更得小心,毕竟这些钱可是晚年的保障,可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