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素红 张郗郡
8月20日,香港交易所(简称:港交所)最新半年报出炉:现货、衍生品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全线创新高,IPO融资额更是重登全球榜首。
港股IPO市场增长强劲,正吸引国内企业扎堆赴港递表。记者盘点发现,这一波港股IPO热潮中,深圳宝安区表现抢眼——
8月18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8月18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宝安区已有立讯精密、欣旺达、兆威机电、创智芯联、海清智元、卧安机器人、大行科工等至少7家企业递表港交所,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宝安中心区。童艳龙 摄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本轮宝安赴港IPO的企业,多集中于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硬科技赛道,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特征,既契合港股“科企专线”政策方向,也更易获得国际资本青睐,反映出宝安作为先进制造高地的资本吸引力正在显著提升。
港股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龙头上市企业积极“出海”
港股IPO融资额重回全球榜首,正吸引一批内地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出海”。
根据港交所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上市44宗,集资额为1094亿港元,同比激增8倍,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新高。目前已有约23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另有更多拟上市企业正在接触。
杨德龙指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港股是全球性、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跳板。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香港交易所二级市场散户占比约为10%,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为23%,其余主要为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来自香港本地、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全球不同地区。
机构投资者主导、资金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为企业全球化带来显著优势。在这一背景下,宝安多家龙头企业——欣旺达、兆威机电与立讯精密相继启动赴港IPO,推进“A+H”双平台战略。
世界500强宝企立讯精密。来源:企业官网
从募资用途来看,三家企业均明确指向全球化出海。
欣旺达在其招股书中显示,此次募资将用于扩展海外新生产设施以及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以更好地触达国际客户群体。
兆威机电也表示,本次IPO所募得资金将用于全球范围内技术研发与产品拓展,有选择性地寻求全球战略合作、投资及并购机会。
而根据立讯精密招股书最新披露,募资用途的核心方向之一包括扩大并升级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
“隐形冠军”集结
宝安新兴产业集群崭露头角
在宝安此轮赴港上市的企业中,除A股龙头之外,更涌现一批聚焦机器人、AI、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展现出区域产业的“新质”底色。
海清智元多光谱AI模组及其组成。来源:海清智元招股书
海清智元:多光谱AI技术领军企业,覆盖多光谱AI模组、多光谱AI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海清智元拿下两项“行业第一”——在中国多光谱AI行业,以3.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中国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以11.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此外,该公司凭借6.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嵌入式多光谱AI模组行业排名第三。
卧安机器人部分产品。来源:企业资料
卧安机器人: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龙头,海外收入占比超95%;
按2024年零售额计,卧安机器人以11.9%的市场份额在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领域位居全球第一,且产品线覆盖最全。
大行自行车P18 Ultra。 来源:官方公众号
大行科工:专注于折叠自行车行业。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零售量计,大行科工2024年在中国内地和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均排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及6.2%。
创智芯联位于珠海的产研园。来源:企业官网
创智芯联:专注于电子封装行业金属化互连镀层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一家金属化互连镀层材料和关键工艺技术的方案提供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创智芯联是中国最大湿制程镀层材料与一站式镀层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批企业普遍具备技术壁垒高、市场站位领先、国际化布局深入的特点,反映出宝安制造业正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跃迁,逐步形成以硬科技为内核的上市新梯队。
紧抓“硬科技”窗口期
宝安资本活力加速释放
宝安企业掀起的这场赴港上市热潮,背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政策赋能与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的共同作用。
杨德龙指出,政策支持对科技类初创企业尤为关键。这类企业往往缺乏固定资产,难以通过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而通过IPO实现直接融资,可为企业发展注入关键金融“活水”。
事实上,自2018年宝安推出“上市公司倍增计划”以来,通过“五个一批”梯度培育机制——“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系统构建了从“专精特新”到新三板再到上市企业的全周期培育路径。
截至目前,宝安动态储备超800家拟上市企业,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51家,专精特新专板企业145家,形成规模可观的“上市后备军团”。
在资金端,宝安还建立起千亿规模的“基金矩阵”,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切实缓解科技企业早期融资难题。
在此次的业绩会上,港交所表示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优化上市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吸引力。
政策与市场双重动力、深港两地联动,正推动宝安硬科技企业迈入资本市场的新阶段。
编辑:黄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