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万亿美元协议墨迹未干,美元霸权根基已在悄然动摇!
当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大旗与欧盟签署1.39万亿美元贸易协定时,全球市场为之震动。这份涵盖能源、芯片与投资的超级订单,表面看是美国贸易战的压倒性胜利——欧盟承诺到2028年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及核能产品,豪掷400亿美元采购人工智能芯片,更宣称将引导欧洲企业向美国战略性行业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然而翻开华丽账本,现实数据却泼下一盆冷水:2024年欧盟从美进口能源仅645.5亿美元,与年均2500亿美元目标相差近四倍,欧洲能源接收设施和环保目标限制更如两道枷锁,让这份“天文订单”悬在半空。
协议中唯一的“硬通货”是关税让步。美国将对欧汽车关税从27.5%砍至15%,欧盟则取消所有美国工业品关税,半导体、药品、木材等关键商品税率锁定15%上限。德国车企为此松一口气,但经济学家尖锐指出:这不过是特朗普用虚拟筹码换取实体利益,欧盟饮下的是一杯“战略苦酒”。
美联储暗战:米兰入局的降息风暴
就在协议签署次日,特朗普的金融布局同步亮剑。随着美联储鸽派理事库格勒7月底“闪电辞职”,特朗普火速提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补位。这位被称作“特朗普经济大脑”的哈佛博士,正是争议性“海湖庄园协议”的总设计师——该协议主张长期削弱美元价值以重塑全球贸易体系,被国际观察家视为1985年“广场协议”的翻版。
米兰的提名堪称一石三鸟:短期以“临时理事”身份(任期至2026年1月)绕过国会狙击,中期与另两位特朗普系鸽派理事沃勒、鲍曼结成“降息铁三角”,长期则为2026年鲍威尔卸任后夺取美联储主席宝座铺路。市场对此反应剧烈,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飙至91.1%,美元指数应声下挫。
但真正的硝烟在美联储内部升腾。8月22日,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释放降息信号,称“就业下行风险需政策调整”,却被特朗普隔空怒斥:“他早该在一年前降息!”更激烈的对抗发生在理事会上——特朗普正施压罢免拜登任命的黑人女性理事丽莎·库克,若成功,美联储7席理事会中特朗普阵营将史无前例掌控4席,彻底瓦解鲍威尔权威。
独立性崩塌:美元信用的致命裂缝
米兰的野心远不止短期降息。他2023年撰写的《美联储改革蓝图》曝露终极目标:废除央行独立性核心支柱!方案包括允许总统任意解雇理事、国会掌控美联储预算、甚至缩短理事任期。若这些激进改革落地,美联储将沦为白宫附属机构,重蹈1971年尼克松政治干预引发大滞胀的覆辙。
全球市场已拉响警报。国际清算银行(BIS)与IMF接连警告,央行政治化将触发“全球资本信号混乱”。野村证券模拟推演显示: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可能引发美元抛售潮,黄金与非美货币(欧元、日元)吸引力激增,而“弱美元+高关税”组合更将扭曲贸易流动——新兴市场虽获资本回流机遇,却被美国关税壁垒扼住出口咽喉。
加密货币成为意外赢家。米兰公开支持数字资产融入传统金融,特朗普同步签署行政令禁止银行封锁比特币交易,甚至拟开放401(k)养老金投资加密货币。政策组合拳刺激比特币冲破11.7万美元,单日交易量暴增15%至370亿美元,黄金同步涨至3468美元/盎司,形成避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罕见共振。
霸权重构:世界经济的十字路口
这场美欧贸易盛宴背后,实则是两种经济哲学的对撞。中国坚守的“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模式,与特朗普“弱美元+关税壁垒+盟友债务重组”的单边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当欧盟企业被迫承诺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时,协议中“原产地规则”的排他条款,赤裸暴露重塑全球供应链闭环的意图。
短期来看,米兰入局美联储或带来风险资产狂欢:科技股受益于降息预期,美债价格因收益率下行而上涨。但长期隐患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耶鲁大学研究显示,美国关税已使每户家庭年损失2400美元,若政治化降息叠加关税通胀,恐引发物价螺旋失控。欧盟与瑞士已对“弱美元战略”提出抗议,地缘经济摩擦一触即发。
1.39万亿美元订单的数字游戏,终将被时间拆穿;但美联储理事会那七个席位上的博弈,正在重塑21世纪金融权力的底层代码。 当特朗普的提名人选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接受质询时,全世界都将看到:美元霸权的基石,是否真能承受政治铁锤的反复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