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听觉理论有哪些?
视觉听觉理论有哪些?
我们从人的知觉角度发现人可以被分为三种感元类型:
1.视觉型的人:呼吸急促,多用上半胸部分呼吸,因为你可以看到他胸腔明显的起伏变化。讲话简短快速,声调高,声音洪亮。肢体动作比较多,幅度会比较大,而且大多表现在胸腔中上部,行动快,坐着的时候喜欢有一些小动作,头部常向上微抬。坐着的时候不会去靠椅背,他喜欢端坐,在讲话时眼睛会盯着对方。说话多谈及事物的形状与颜色。他们讲话时喜欢直奔主题,在乎事情的结果,不在乎细节与过程。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物。他们衣着得体,很会搭配颜色。喜欢环境清洁,摆设整齐,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快节奏,他们注重速度与时间,不喜欢烦闷、单调。
2.听觉型的人:呼吸相对均匀、平稳、不快不慢。声音最动听、悦耳,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他们往往擅长于音乐,还注重文字的优美,发音的准确等。动作比较少,幅度不大,相对稳重,如果有动作,也都是在胸部以下。他们常做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头常侧倾,最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下巴或托腮部。另外,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还经常用手或脚打拍子。喜欢翘二郎腿。说话内容详尽,甚至有点啰唆,或会有重复的语句出现。话中常用连词和象声词。注重用字措辞,对错别字相对敏感。注重环境安静,做事注重程序,按部就班,他们在乎事情的细节,喜欢多说话,同时也是良好的聆听者。
3.感觉型的人:呼吸深而长,他们大多采用腹式呼吸方式。声音比较低沉,讲话速度比较慢,讲一句话后有时要想一下,然后接着讲下一句,音色浑厚,给人以深思熟虑又稳重的感觉。动作很少,稳重,缓慢,多在胸部以下。不喜欢多说话,能长时间静坐,头常低下作沉思状。比如感觉型的讲师,手会放在讲台的两边,因为他要找感觉。坐时会靠着椅背,而且手会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注重情感,总是谈起一些对事物的感觉,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喜欢别人的关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感受、情感。他们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重视意义和感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对方的眼睛去观察,判断将更为准确、更加快速。
我们发现,人的眼珠转动有一定规律。在这里,我建议你去找一个伙伴来测试一下。你可以问他:" 还记得最近一次的旅行吗?那是去了什么地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然后你就静静地听他回答,同时注意观察他的眼珠转动,看他答出问题的一刹那,眼珠是在什么位置上。是左上还是右上?还是左右来回移动?还是老往下看?或者干脆闭起眼睛等。透过这些现象,你就可以得知他是属于那种类型的人了。
当你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问她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是男还是女的?"对方可能眼睛都不会眨就回答出来了,所以你要问一些需要他思考的问题。另外要注意的是,你问的问题应该是中性的。什么是中性的问题呢?比如说,你不能问他恋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这显然把他引到了感觉体验上面,所以他的眼珠可能会发生例外的变化。
虽然我们把人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这三种,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包含着这三种知觉,只是侧重不同而已。不要误以为他是视觉型就不会有听觉和感觉,那就要闹笑话了。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感觉性的表现可能会比有些视觉型还要强烈,比如说感觉型的说话速度有可能比视觉性还要快,动作幅度还要大还要多,这是为什么?说明这种感觉型的人,他的视觉感官也非常的强,大大超越别人,但是他的感觉感官更强,所以他还是属于感觉型。另外,感觉型的人通常比较容易脸红或者铁青着脸,这也是引发触觉的反应结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