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才能听进去啊?
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才能听进去啊?
为什么越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是不听话!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总是不听呢?
1、首先你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你打电话向你“控诉”,孩子总是不听话,总是在课间不和小朋友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而是一个人去追蜜蜂、蝴蝶;然后你骂了孩子;过后孩子不追蜜蜂。又跑到花园玩虫子,老师又和你控诉,回家后你又骂孩子不听话;之后孩子不玩虫子了,改成爬树等,老师非常生气,你也非常生气,你觉得你家孩子无药可救了,是个非常不懂事的孩子。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的“不听话”只是因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探索大自然,老师不理解,父母也不理解。用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去框住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对孩子的求知的扼杀。而且,有些父母,也总喜欢说一些“有道理”的东西,殊不知,这些其实是最“没有道理的”,还有就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到“有道理”。因此,对于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明白孩子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堆大道理的说出来,只能感动到自己。
2、你提出的道理,应该给出一定的理由习惯于给孩子讲道理的家长,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想让对方被迫接受自己的处决。而这种方式也会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和不快乐,同意“被教育”的效果也是不好的;而多数情况,哈子也是当面听,背后也是不会遵从的。那么,建议家长们,最好是当收到老师告知孩子在校的情况后,不是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的“大道理”。比如说“这个不能做”:“这个严令禁止”。而是和孩子说这个事情做了有什么危害,周末我们可以一家人去郊外,到时候可以更好,更亲近地观察到大自然,那里也有很多的小花、小草什么的,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学校一类的情况,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向往。
3、讲道理不是为了“赢孩子”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就是听不到孩子说我听懂了,听明白了,就感觉自己输了,这件事自己做的就是无用功。就会越说越说越有力,还会不停地说。讲道理就变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一场战争,只要孩子承认错了,家长就感觉立住了自己吃权威。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说“你明白了吗”“你懂了吗”“听我的准没有错”“你还是个孩子,你能懂什么”......可是,家长们你们要知道,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没有所谓的输赢的。如果你说的越多,孩子越是反感,越是不想和你交流,又有何用呢?
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使他们听进去是每位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孩子的年龄、性格和情感状态都会影响他们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道理。以下是一些方法,可帮助父母有效地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道理。
1. 建立亲近的关系:
在与孩子讨论问题之前,确保你们之间建立了亲近和信任的关系。孩子应该感到你是他们的支持者和朋友,而不仅仅是纪律执行者。这样,他们更容易倾听你的意见。
2. 创造开放的对话环境:
确保与孩子的对话是开放的,而不是一味地讲道理。倾听他们的观点,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以便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这有助于建立双向沟通,使他们更愿意听取你的建议。
3. 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来讲解道理。避免使用复杂或抽象的词汇,确保你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此外,用温和的口吻表达观点,而不是指责或批评。
4. 以实例和故事来说明道理:
有时候,通过实例和故事来说明道理可以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故事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并记住道理。
5. 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些观点有时会与你的观点不同。尊重他们的感受,并试图理解他们的立场。通过倾听和尊重,你可以更容易地建立共鸣,并引导他们接受道理。
6.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有助于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这样,当你与他们讨论道理时,可以引用这些规则来支持你的观点。
7. 长期坚持:
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要求孩子听进去道理可能需要时间,因此要坚持不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和提醒他们重要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讲道理需要耐心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需要不同的方法来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建立亲近的关系、创造开放的对话环境、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以及尊重孩子的感受,你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地接受道理,并成长为有责任感、理解道德价值观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