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蛇
螳螂捕蛇原文,译文和从中悟出的道理
螳螂捕蛇
(清)蒲松龄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聊斋志异》)
译文:
有一个姓张的人,有一次在溪谷里行走,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他就寻路登崖探看,看见一条像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动扑打,用尾巴击打柳树,树枝崩裂折断。那种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样子(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然而很仔细查看,什么也没有看到。他感到十分疑惑。渐渐地走近看,原来有一只螳螂高踞在蛇头上,用像镰刀一样的前肢刺入蛇的头部,蛇反复摔跌还是不能使它跌落。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蛇竟然死了。他看看蛇头上的皮肉,已经破裂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