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又有一家公司成功上市,员工154人,首日股价险些破发!
早上六点,广州荔湾菜市场外头一碗肠粉下肚,老王边骂边刷手机,隔壁张姨递根油条,说石榴云医上市了,刚上市就差点破发,这事你说气不气,去年还说小厂子,转眼就赶着上纳斯达克,员工才一百五十来号人,街坊们都说,这坑我熟人也能踩,看着是光鲜,其实水有多深只有自己知道。
石榴云医这家公司,十几年前谁认识啊,老板石振洋,早些年在村里当医生,后来家里人生病,治不起,跑到广州,揣着几千块钱,靠药品代理起家,药房开了一家又一家,风头正劲那几年,线上电商刚起步,这家伙眼疾手快,第一个冲进天猫卖药,头几年赚得风生水起,线上销售九个月破亿,谁家没听说过七乐康,后来移动医疗一出,“七乐康医生”APP一上线,慢性病复诊、买药、线上问诊,全都一锅端,石榴云医这块牌子也就慢慢打响了。
今年十月八号,石榴云医登陆纳斯达克,五百万股,四美元一股,首日开盘还冲到五块零四,涨了二十多个点,结果收盘一看,才涨了零点七五,盘中一度都快破发了,隔着大洋彼岸的老李都在群里喊,上市首日就差点破发,这不是摆明了割韭菜嘛,市值一会儿四亿多,一会儿就快被腰斩,炒股群吵翻天,有的说早就预料到了,有的还幻想着“下一个互联网医疗巨头”,谁知这股价跟坐过山车一样晃,实实在在把人心晃散了。
石榴云医说自己签了二十一万多医生,服务了七十万病人,肝病这块号称全国第一,八成肝病医生都在他们平台,慢性病专科医师资源覆盖六成,这数字一摆出来,听着唬人,其实行业里头都知道,医生注册不等于活跃,病人数量也分新老,很多人只是挂个号,真要说线上能治好多少,那还得看天吃饭,政策一变,平台日子能不能过下去还两说。
员工才一百五十来号人,前台小吴吐槽说,上市前天天加班,工资一拖再拖,绩效考核像挤牙膏,搞得人心惶惶,内部群里天天有人问“上市了钱啥时候到账”,高层只会说“再坚持坚持”,谁都知道这公司这几年赚的都是营收,净利润年年亏,2022年亏一亿二,2023年亏一亿四,今年还在亏,越上市越亏,老员工都在琢磨,上市到底是为了圈钱还是图个名声。
外头网友不买账,微博、贴吧、股吧都在玩梗,“纳斯达克小作坊”,“慢病割韭菜”,有人扒出,2010年那些年,医药电商全靠信仰,线下药房拼服务,线上拼价格,谁也没想过今天搞成这样,慢病管理市场本来是块大蛋糕,2020年全国五万多亿,2026年说要破十万亿,可现在全是套餐式服务,三百块买个复诊名额,药品还要再掏钱,病人一边喊贵,一边不敢不买,谁让慢性病得天天管着。
政策上头也有动作,《价格法修正草案》一出台,平台服务费、药品加价、医生挂号费都得明码标价,按理说是想管住这帮收割的,可实际下头照样疯赚,明面上说“透明”,背地里各种会员、积分、VIP通道,说是慢病管理,其实割的还是长期病人的韭菜,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嘴上骂,身体还得用,人家市场就是这么现实。
现在的石榴云医,和十年前的七乐康差太远,早年做药房,赚的是口碑,病人有问题,老板亲自回电话,现在全靠流量,营销投放一加大,医生端、患者端都被套餐绑死,服务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街坊们说,慢病不是快餐,线上再方便,信不过还是得回线下医院,老一辈人更不会信APP能解决全部病。
其实这行里头,谁都想分一杯羹,慢病市场大,平台多,卷价格,卷服务,卷数据,最后卷到谁都不挣钱,病人吃亏,公司赚钱,医生两头跑,政策一收紧,头部平台还能撑,底下小作坊全都活不下去,资本玩的就是快进快出,上市圈一波钱就走。
普通人想躲坑,第一别信平台吹的数字,医生多不代表服务好,第二买药多比几家,别被套餐忽悠,第三真有慢性病,定期复查别全靠线上,政策在变,市场在卷,自己的钱袋子得看紧点,遇上这种上市新贵,别盲目跟风,守好自己的健康和钱包,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