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就在中国加大稀土设限范围,没多久美国那边就要求共同,视频形式,通话的内容不算多,但时机够敏感,背景够复杂,这不是简单的“打个招呼”,而是一次“下棋前的摸底”。
美国主动开口,中国淡定回应,表面上是沟通,实质上是较量,这场电话的意义,不是在于说了多少话,而在于谁先沉不住气,率先找人谈判。
稀土不是稀罕物,但握在谁手里,那就不一样了
稀土近几年大热,让美国吃了不少亏,这一回,中国对加大对稀土设限,力度明显比以前更硬,不是说不卖,而是要看卖给谁、摆明用途。
美国对这事儿反应特别快,不到一周,白宫方面主动请求沟通,你说这是不是巧合?显然不是,说到底,他们也清楚,想在科技产业继续“卡中国脖子”,自己那头不能断粮,而稀土,就是他们绕不开的“命门”。
这次通话,是美方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他们先伸出橄榄枝,但注意,这不是主动示好,而是条件没谈拢之前的试水,他们想知道,中国到底想干嘛,是不是要全面收紧资源出口,还是只是敲打一下。
从中方的回应也能看出来,中国并没急着表明态度,而是重申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老话,翻译成人话就是:有话可以谈,但底线不能碰,你要真想谈,那咱们就得摆明了来,别一面继续压我企业,一面又来握手言和。
所以,这场视频通话,不是破冰,而是互相探底,谁都知道,现在不是讲感情的时候,讲的是筹码。
稀土“卡脖子”,美国急的不只是芯片
别看美国经常喊着要自产自研,但真要动起来,并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像稀土这种原材料,表面上他们也有储量,真开采起来问题不少,这几年他们也尝试搞点“国产替代”,但进展一直不理想。
中国这次限制稀土的出口,范围和方式都更精准,就是针对美国,其他国家只是被波及,美国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不能再装糊涂了,如果继续强硬,很可能换来更大范围的限制。
尤其是那些高科技企业,都是股市的带头人,已经开始喊话,表示“材料可能跟不上”,这时候,美国政府当然要出来“灭火”。
所以说,美国这通电话,背后是有压力的,不是他们突然变得讲道理,而是现实逼着他们低头。
中国这次没急着回应,反而更沉得住气
以前每次中美有摩擦,美国那边一服软,中国这边就得回应,给出态度,这次不一样,中国节奏更从容,稀土政策是按步骤走的,通话也是在合适的时候才安排,没有太多铺垫,没有太多操作,干脆利落。
这说明中国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越来越有自己的节奏,不是被动应对,而是提前给自己准备好筹码,这种从容,其实才是最让对方感到压力的地方。
而且,中国现在手上不只是稀土,还有一整套原材料和供应链的“组合拳”,稀土只是个开头,美国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希望沟通”。
视频通话是铺垫,真正的谈判还没开始
这次通话,并没有安排具体的谈判议程,也没有宣布下一步的经贸磋商时间,但从中美双方的态度来看,新一轮的谈判很可能已经在酝酿中。
美国现在的问题是,不想看着中国做大,但也不想接受美国接受他自己衰落。
中国希望的是对等的合作,不是你说了算的交易,你想从我这拿资源,那你得先把对我企业的限制收一收,别一边要材料,一边封我的技术公司,这不公平,也不现实。
所以,接下来如果真的开启新一轮谈判,双方的底线都很明确,美方想缓解压力,中方想争取公平,能不能谈成,要看谁更有耐心,谁更能扛住压力。
中方的底气,不是“强硬”,而是“稳得住”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中国这次动作挺强硬的,是不是想彻底“翻脸”?其实不然,中国现在的策略,不是激化矛盾,而是用实力争取应有的地位,稀土只是一个窗口,让外界看到,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靠出口低价原材料的国家了。
现在的中国,有能力、有技术、有市场,更重要的是有选择,不管是新能源、半导体上下游、精密制造,中国的角色已经从“配角”变成了“不能缺的位置”,这才是中国敢于主动出牌的底气。
而且,中国并没有关闭大门,相反,中方多次表示愿意合作、愿意沟通但威胁中国的除外,这不是姿态问题,而是立场问题,谁不尊重我,我就不会再一味忍让,这个逻辑,越来越清晰。
美国想缓和,但不想放弃“主导权”
从美方近期的言行来看,他们确实有缓和的意图,但缓和的背后,是不想让中国在关键领域“走太快”,他们一边喊着合作,一边继续搞“技术封锁”,一边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限制中企,这种做法,本质上还是想控制局面。
但现在局势已经变了,中国不像过去找不到出手的地方,你怎么对中国下狠手,那中国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
稀土政策就是一个信号,不是为了“打击谁”,而是告诉对方:你不能既得好处,又不给尊重,如果你不顾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中国也可以选择不做你的“原料供应商”。
这次沟通,谁得分更多?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方确实是更着急的一方,他们主动提议通话,表态希望“保持对话”,这说明压力确实到了位,而中方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节奏,没有被带节奏,也没有急于回应,这种从容,反而更有分量。
当然,这不代表中国就赢了,也不代表美国就输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接下来是谈判也好,是继续摩擦也罢,关键在于谁更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中美这十多年的来回,早就不是简单的“谁说了算”的问题,现在的局面,是彼此都清楚对方的底牌,都不可能轻易让步,这次稀土政策之后的视频通话,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节点。
美国想谈,是因为现实逼的;中国愿意谈,是因为底气足了,但这场博弈,还远没结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试探,也都是较量。
中方这次的做法,不是“硬碰硬”,而是“稳中有力”,有话可以说,但要看你怎么说;有合作空间,但要看你拿出什么态度。
真想缓和关系,那就先把双标收一收,别一边打压、一边求合作,中国不是那个只能听话的角色了,现在轮到你认真听听中国怎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