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游人如织,每一天都有无数脚步汇聚于此,在这片留存百年的底布上编织起热闹的花色。不远处的蜀华街72号,一座红白色的三层院落同样人声鼎沸,里面坐满了慕名而来的茶客,他们在这里喝茶、吃美食、看表演、买漆器……当成都漆器工艺厂被“爆改”成大旗茶馆,焕新的不仅是老厂房,更是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出一幅幅文商旅体融合的新画卷。
漆器厂改大茶馆 老地方焕发新活力
成都漆器工艺厂始建于1954年,作为“四川省成都漆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它承袭古蜀漆艺传统,博采众长,尤以“三雕一刻”(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四大绝技独步漆林。近年来,厂区推出DIY体验活动,更是让成都漆艺这项国家级非遗走进更多市民游客的视野。
位于成都市中心,距喧嚣的宽窄巷子南行不远的蜀华街72号,易址重建于1975年的成都漆器工艺厂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如今,这里再也“藏”不住了,一场“爆改”打破了这份宁静。它以剧场式茶馆的全新面貌亮相,集喝茶、品美食、看表演于一体,迅速成为老中青三代都喜爱的打卡热地,美图也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吸引着无数目光。
大旗茶馆。陈静供图
走进大旗茶馆,迎面是黑色大台阶和戏台,黑红配色,恰是漆器的经典配色。“改造中,我们融入了许多漆器厂元素,从去年开始构思方案,花了2个多月完成施工改造,始终遵循修旧如旧的理念。”大旗茶馆主理人之一邓春以前做过很多年的茶馆,一直想在市中心找个合适的地方,最终选址在成都漆器工艺厂。“我们想让老地方焕发新生,通过吸引更多客流,让大众在体验中了解成都漆器,感受成都文化,这才是改造的深层意义。”
尽管空间以茶为主,成都漆器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成都漆器”四个大字,依然高悬于最醒目的位置,这个使用成都漆艺极具代表性的脱胎工艺制成的四个大字,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这座工艺厂不平凡的过去与现在。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黑漆漆蒲团打坐。”“2018年,成都漆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二楼房间的灯箱上,写满了关于漆器的基础知识和诗词歌赋。品茗闲聊间隙,抬头一瞥,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临走时,不妨去逛逛成都漆器工艺厂的专卖店,或许,一件心仪的漆器产品正等你带走。
特色消费场域 承载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方式
上午9点多,茶馆已热闹起来,许多人进门的第一件事是先占个位置,再逛一圈、拍照打卡,然后点上西月城谭豆花的小吃,最后才慢悠悠地开始喝茶聊天。
邓春坦言,“我们不仅仅想做茶馆,更想以茶馆为载体,打造一个文旅项目。”一个茶馆如何承载文旅?面对疑问,大旗茶馆的另一位主理人文青解释道:“这里汇聚了非遗文化、茶馆文化与餐饮文化。”当老年人与年轻人同处一个场景中,毫无违和感,这里便成了一个有情、有景、有趣的地方,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早茶5块钱一杯,饿了就来碗西月城谭豆花,还能欣赏各种非遗表演。”文青介绍,假期里,茶馆的客流量从开业日均500人,一路攀升至每日上千人。
“我与他们一拍即合。”西月城谭豆花第四代传承人谭固说,“老厂房跟我们的老味道气质相契,成都人喝茶离不开小吃,我们家的小吃很多人从小吃到大,把店开进茶馆,不仅想让老辈子在茶馆里吃到我们的老味道,也希望游客和新成都人品尝到成都美食、感受成都的茶馆文化。”
市民游客在大旗茶馆选购文创产品。陈静供图
“这里太适合打卡拍照了!我在网上看到,今天就带朋友过来玩,吃喝玩乐一站搞定。”经营餐馆的杨帆一早就跟朋友来到了茶馆,“怕来晚了没位置。”
不仅本地人青睐,外地游客也慕名而至,“我在郑州开了家茶馆,特别喜欢成都的茶馆文化。这里我逛了半天,看看这里的细节,想把好的创意带回去。”
喝茶、品美食,赏非遗表演之外,未来这里还将推出非遗体验和课程。“我们计划在一楼设一间小型阅览室和非遗项目体验空间,二楼准备打造一个书画室。”邓春表示,希望为不同年龄的茶客提供多元的社交场景。
在专业人士看来,这里并非简单的旧物改造,而是通过“非遗文创+美食+沉浸式体验”的创意融合,将拥有50年历史的老厂房,改造成为一个承载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特色消费场域。
场景重塑空间价值 重新定义城市美好生活
国庆中秋假期落幕,在文旅消费带动下,青羊区展现出强劲活力,迎来消费高峰,不仅让本地居民乐享其中,更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外来游客。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青羊区共接待游客316.12万人次,同比增长7.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8.59%。
市民游客排队品美食。陈静供图
国庆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美食社交类互动节目《“味”你而来》第一季第一集在青羊区开机。主持人杨帆携胡夏、早安、刘宇、符龙飞、许魏洲等嘉宾,以盖碗茶为媒、川菜为钥,沉浸式解锁成都“慢生活”里的市井烟火气。
数据和人气背后,是一场由综艺节目引爆、场景创新承接、传统文化赋能的消费盛宴,彰显出人文青羊的强大吸引力与创新活力。
在这片承载着蜀都千年文脉的土地,一场以“场景”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正蓬勃兴起,重塑着城市的文旅风貌。
假期前,承载老成都慢生活韵味、融合文商旅体新探索与社区共生理念的新文旅商业体福感肆Full Grace正式亮相;一环内,拥有60余年历史的成都人民饭店锅炉房被改造成戏剧综合空间,剧场、咖啡馆、疗愈空间渐次开放,形成集戏剧演出、艺术创作、生活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场域;文家路旁的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A区中,AI、VR、虚拟数字人试生产在即,蜀锦即将翻开新篇……成都市青羊区以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场景创新案例,为文旅消费升级写下生动注脚。这些精心雕琢的文旅新场景,不仅重新定义了城市美好生活,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更多场景,正在成都青羊的历史肌理中悄然萌芽。奎星楼街27号载体即将启动,将成为集展陈、文艺、文创、剧目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文化时尚聚集地;峨影·1958园区项目正式启动,预计投资9.98亿元,升级为集文化传承、产业聚合、沉浸体验、文旅消费于一体的城市(电影)主题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推动西南地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些新生场景如同文化棱镜,折射出青羊“一砖一瓦皆历史,一景一幕皆生活”的城市哲学,更是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当空间转化为场景,青羊的每寸土地都在书写新的故事。这场以场景为核心的城市更新,不仅重塑着文旅消费的形态,更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寻得新的栖居地——在这里,每个场景都是打开历史的钥匙,每段体验都是文化与生活的双向奔赴。(陈静、周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