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面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重要举措,2022年10月28日,海淀区政府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共同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创金服中心)”。科创金服中心依托中关村优质科创企业资源,引导试点金融机构加大科创金融服务技术、机制、产品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首贷、续贷、确权贷等信贷支持及科技保险、投融资对接、区域性股权交易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集成打造给予科创企业金融支持的“服务中心”和“示范中心”。
“科创金服中心实现了四个汇聚,即,创新机制、特色数据、专业机构和优质企业。”
在11月10日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的2023年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振宇就金融服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四个汇聚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专业机构聚集
科创金服中心集成科技金融服务领域优势突出的多家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一揽子产品选择,支持科技企业“货比三家”获得服务。首批共有8家纳入试点的银行、2家融资担保公司、1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2家保险公司入驻科创金服中心。
优质企业汇聚
科创金服中心利用资源整合优势,搭建银企、银政、政企沟通桥梁。针对不同的行业赛道、企业类型、融资需求等,为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活动。成立至今,已组织“创融海淀”、“1VN路演”、培训会、沙龙等对接活动20余场,100余家企业参加融资对接,实现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提质增效”。
特色数据汇聚
针对在科创金融中普遍存在的数据获取难、风险识别难等问题,科创金服中心致力于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供给,把机构尽职调查、风险模型搭建中关键数据需求摆在优先位置,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将凸显科技属性的关键数据资源纳入金融综合服务网,打造以数字化金融为核心、凸显科技属性、集成企业信息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科创企业信贷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创新机制汇聚
科创金服中心先行先试的“中关村版”特色产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满足市场、金融机构迫切需求,精准有效解决科创企业发展掣肘问题。首批针对市场需求迫切的领域推出的三项试点产品,在支持助力科技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满足重点科技人才多样化特色化金融需求、探索股债联动等有效抵补科创信贷风险损失的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点探索。精准有效填补了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的融资空白,为辖区内不少科技企业及科技人才缓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同时,落地认股权试点。发布了10项自律性业务规则;开发上线了全国首个认股权登记存证系统,建立起北京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地方业务链与中国证监会监管链的跨链对接,为央地金融监管部门实时动态监管和穿透监管提供有效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保障;联合头部券商,首创性研发推出认股权估值1.0-3.0估值体系化“套餐服务”;研究联合发起设立全国首支认股权策略创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亿元。
作为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地、科创金融政策先行地、投融资交易主阵地,科创金服中心成立一年以来,主要取得了四大成效。
四大成效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引领效应突出
科创金服中心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改革,所推出的多款“中关村版”特色产品属全国首创。截至2023年10月底,科创金服中心共受理科创信贷业务392笔、金额45.68亿元。其中,3项试点业务247笔、金额19.74亿元,科技金融标准产品145笔、金额25.94亿元。三项“中关村版”特色产品,精准有效填补市场融资需求空白,解决科创企业高风险、重投入、长周期、无抵押等贷款难问题,获得良好市场反响。
信贷业务便利度提升
2020年以来,我区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率先建设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建设,实施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间“两点压缩”,申请材料从原先的20-50项大幅缩减为至多14项,审批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实际平均审批时间2.5天),有效推动了续贷业务在北京市全面推广。续贷中心运行以来,北京地区无还本续贷率从2%显著提升至30%,平均融资成本下降约3%,为企业节约过桥成本近21亿元。
科技保险业务顺利落地
如太平洋财险与某芯片公司签订了保障金额1000万元的芯片产品责任保险单,为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护航。科技保险产品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的产品选择。
认股权案例成功推广
截至2023年10月底,北股交已完成工商银行等多家机构的17单认股权登记确权和转让行权案例,对应融资金额7670万元。
部分图片来源于北京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