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
过去一周(1月8日—1月12日),A股三大指数、北证50指数均震荡下跌。截至1月12日收盘,沪指报2881.98点,周跌1.61%;深成指报8996.26点,周跌1.32%;创业板指报1761.16点,周跌0.81%;北证50指数报930.11点,周跌11.39%。
具体来看,26%的个股周内实现上涨,32股周涨超15%,146股周跌超15%。酒店及餐饮、零售、机场航运、建筑材料、景点及旅游等板块涨幅居前,非金属材料、消费电子、计算机应用、电子化学品、半导体及元件1等板块跌幅居前。
周五外盘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2日涨跌不一。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8.04点,收于37592.98点,跌幅为0.3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3.59点,收于4783.83点,涨幅为0.0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58点,收于14972.76点,涨幅为0.02%。
欧洲三大股指12日全线上涨。截至当天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于7624.93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8.34点,涨幅为0.64%;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7465.14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7.52点,涨幅为1.05%;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6704.56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53点,涨幅为0.95%。
国际油价12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6美分,收于每桶72.68美元,涨幅为0.92%;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88美分,收于每桶78.29美元,涨幅为1.14%。
重磅资讯1、2023年12月金融数据出炉;机构预计一季度降息、降准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
央行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M1)余额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2023年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68亿元,同比少增6402亿元。(央行网站)
中信证券指出,2023年12月金融数据弱于市场预期,除了基数影响外,也反映出短期经济内生动力依然需要加强的问题,虽然社融同比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因此,我们认为仍有必要在一季度采取更多货币宽松操作以提振经济,降息、降准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短期内长债利率或将震荡偏强运行。
平安证券认为,从社融增量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动能在一季度偏强,二季度明显回落,三四季度企业融资虽有走弱,但政府部门托底力度加大,经济复苏势头保持相对稳定。展望2024年,考虑到房地产行业趋势性恢复仍需时日,出口恢复的节奏和斜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动能的提振仍有赖于政府债融资 “续力”。
2、两部门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机构预计对部分房企产生较大边际影响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明确,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研判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综合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有关情况,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推送金融机构,做好融资支持。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评估,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通知强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做好融资保障工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融资提供支持。要进一步压实房地产开发企业主体责任,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项目销售、处置存量资产、引入投资者等方式改善自身现金流,督促其合规使用信贷资金,进一步增强银企互信。(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
银河证券指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表现出目前房地产行业融资端支持力度的加大。融资端的改善或将助力楼市逐步企稳,头部房企的资金优势或将凸显,供给端政策持续放松或对部分房企产生较大边际影响。
3、证监会重磅发声!涉及IPO节奏、投资端改革;机构称有助于证券板块底部信心积累
1月12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发行司、机构司和上市司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新股发行节奏、投资端改革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持回购等情况。从新闻发布内容来看,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运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对利用回购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目前,证监会正全面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精神,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统筹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行动纲要。(证券时报)
东吴证券指出,本次新闻发布会释放了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强化监管层与市场沟通的积极信号,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定力,有助于证券板块底部信心积累。建议关注中长期资金或加快入市,有望平抑市场短期波动,带动投资者体验及市场活跃度回升。同时基于证监会合理控制IPO发行与新股定价的表态,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此外,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叠加行业头部效应,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
4、今年春运客运量同比或有较大增长;机构判断航空股或已到长周期配置时点
记者1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春运期间,营业性客运量将全面回升,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营业性客运量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交通运输系统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据了解,目前已成立由交通运输部为组长单位,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和国家铁路集团为成员单位的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春运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将充分发挥“车、船、机、路、港、站”等综合运输春运服务保障窗口作用,及时发布出行服务信息,引导公众文明出行。(新华社)
西部证券表示,2024年春运客运量同比预计有较大增长,航空业有望受益。目前航空股处于三重利空重叠期,判断航空股或进入长周期配置时点。
5、上海青浦、奉贤两区购房“松绑”限购;机构看好需求侧信心传导至全国
1月13日,上海青浦和奉贤两区均发布人才购房新政,提到非沪籍人才在沪缴纳社保或个税满3年及以上且在上海无住房的,可在新城范围内购买1套住房,同时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这意味着,非户籍单身人士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在上海限定区域内购买1套住房,且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由5年缩短至3年。更早之前,金山新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限购政策率先松动。有分析师表示,从政策定调和影响来看,上海青浦区、奉贤区此次政策调整属于限购类政策的“松绑”,购房门槛降低,既向特定群体释放了利好信号,也是上海郊区市场政策宽松基调的延续。(证券时报)
国金证券表示,一线城市政策利好效果逐步显现,多方发力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上海进一步落实新城区差异化购房政策,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更加利好刚改和改善型需求释放,建议关注重点布局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主打改善产品的央国企。
方正证券认为,本次青浦与奉贤放松限购条件将有效释放本区域刚需,消化商品房库存的同时,提振需求侧信心,而上海作为核心一线城市,当地购房信心的提振有望传导至全国。多端政策开年持续发力,2024年各端政策宽松基调已定。
6、红海局势升温正在推高全球航运价格;机构预计短期运价仍保持高位
当地时间12日,在美英空袭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后,又有4艘大型油轮改变行驶方向,选择避开原定的红海航线。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称,当前红海紧张局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全球海运造成的影响就越大,航运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红海局势升温正在产生连锁反应,推高全球航运价格。据统计,受红海局势影响,部分亚洲—欧洲航线上的集装箱价格近期飙升近600%。同时,为弥补暂停红海航线的影响,多家航运公司正在将其在其他航线的船只转移至亚洲—欧洲、亚洲—地中海航线,而这又推高了其他航线的航运成本。(央视新闻)
招商证券指出,此次地区冲突影响持续时间或超预期,如果所有途经红海箱船均绕行,将在中长期提升集运整体吨海里需求,短期运价仍保持高位,中长期运价中枢值有望抬升;同时,集运受益于跨境电商以及头部航商提价,油轮及干散供需格局呈现向好趋势。
机构观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