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宝洁销售和利润的第二大市场。”
作者:杨雪
编辑:tuya
1月23日,宝洁集团(PG.US)公布了2024财年第二季度(即2023年10到12月)的财报。报告期内,宝洁净销售额为21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8亿元),同比上涨3%;净利润为34.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同比下降12%,这是集团近五年来首次在第二季度出现净利润的双位数下滑。
2023年全年,宝洁净销售额为839.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21亿元),净利润达到148.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宝洁集团自然年的净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人民币大关。
按运营部门,宝洁的细分市场包括美容(Beauty)、洗漱(Grooming)、健康护理(Health Care)、织物和家居护理(Fabric & Home)、婴幼儿及家庭护理(Baby, Feminine & Family Care)五大业务板块。除了健康护理板块外,其他四大板块在报告期内的大中华区均出现了销售下降。
这五大业务板块的业绩,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增长,主要得益于“价格上涨”。报告期内宝洁集团整体出货量下降了1%,但价格同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
其中,SK-II是美容业务中的皮肤和个人护理业务中的品牌,与玉兰油、舒肤佳并列。SK-II去年的表现不佳,拖累了其所在的美容业务的整体业绩。期间,美容部门的销售额增长1%至38亿美元,4%的高定价和1%的收购收益的积极影响部分,被1%的不利外汇和3%的不利组合负面影响(SK-II品牌的销量下降)所抵消。SK-II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下降了34%,主要原因为日本核污水排放影响所致。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宝洁第一次在财报中提及SK-II的颓势,自2020年疫情就已经呈现下滑的趋势。去年以来,SK-II产地涉嫌日本核污染的传闻也一度引发消费者质疑,使该品牌在中国市场深陷负面影响。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中国市场成为被频繁提问的部分。宝洁表示,中国是宝洁销售和利润的第二大市场,美容业务在其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由于SK-II持续失利,二季度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15%,与东欧、中东及非洲并列为目前宝洁销售仍受影响的区域市场。
宝洁IR高级副总裁John T. Chevalier表示,SK-II作为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并不是第一次受到情绪抵触,但每一次在触及市场低谷后都能再创佳绩。近期,宝洁的消费者研究表明该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反应正在改善,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有望改善。
宝洁首席财务官Andre Schulten表示,尽管由于消费者信心减弱,大中华区的潜在市场增长率下降至中位数至高个位数,但公司仍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潜力,主要考虑到中国潜力市场规模、中产阶级的潜在发展,以及宝洁产品的渗透率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机会。
宝洁的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n Moeller表示了对中国市场的认可,“我和团队在中国待了六天,与一些家庭、商店和零售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我认为中国的长期机会依然完好,短期内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有理由相信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此外,财报还披露了中国市场去年双11期间的销售额,同比有所下滑。宝洁对此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减少折扣销售的比重将帮助公司重塑品牌价值,今年有望重回中个位数的增长。”
展望2024财年,宝洁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增长2%到4%,相比2023财年的820亿美元上涨到837亿美元到853亿美元之间,财年净销售额预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