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已经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这个时候,一丁点关于楼市、关于地产行业的信息传出,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会引发更高的关注,同时也会被放大。
每年的三四月份,楼市往往会迎来上半年的一波市场行情,有着“小阳春”之称。
那么,今年的楼市“小阳春”会否如期到来?这个不仅仅关系到这两个月的行情,更关系到更多企业的生存,以及整个行业对于接下来的信心。
很抱歉,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认为今年楼市会否迎来“小阳春”? 单选
会
不会
不知道
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
春节后这段时间,关于楼市,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
好消息是,融资白名单出炉之后,不少项目拿到了融资,其中包括融创、中南、世茂、旭辉、碧桂园等遇险房企的项目,这对于买了这些房子的购房者来讲,看到了保交付的希望。
同时,香港、深圳等城市楼市政策调整,市场也迎来了一定的复苏。不管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上客量、成交量均迎来了上涨。
例如:龙湖在深圳的项目龙湖御湖境,3月1日至3日,3天时间劲销20套!香港“撤辣”4天一手住宅市场成交210宗,超越2月前27天的190宗水平!
当然,这几天的坏消息也是不断。
先是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发布1-2月百强房企销售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51.6%,其中2月单月环比下降29.3%、同比下降64.7%。
克而瑞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下降20.9%、同比下降60%,单月业绩规模继续创近年新低。
同时,关于万科的各种小作文也不断,万亿资管巨头新华资产3月3日不得不紧急发布声!国资背景的华南城也已“暴雷”!中国金茂去年预计亏损约67亿元、中交地产预亏17亿元、华侨城预亏51-72亿元、大悦城预亏13-17亿元……
另外,位列中国承包商80强第45名、安徽省百强企业第37名、合肥市企业50强10名和合肥市建筑业企业20强第1名的合肥建工,2024年2月29日给员工发了待岗通知书了。
给出的理由是,公司经营进入了“异常艰难”阶段。
公司之所以经营“异常艰难”则是因为:1,“被恒大坑惨了”;2,“受到了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
很明显,目前的地产行业,业绩下滑、经营亏损、债务违约,已经跟企业本身是民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国央企性质没有直接关系,行业大环境之下,没有哪个企业能“独善其身”。
这些消息,每一个消息拿出来都会在朋友圈不断被放大,让本身就很焦虑的地产行业更加焦虑。
接下来,各家上市房企将会陆续发布2023年年报,年中中有一项数据就是员工数量,对比截止2023年年底、2022年年底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每一家房企去年减少了多少员工,这些员工有可能是裁员的,也有可能是优化的……
西安:冷与热并存
具体到西安,西安是这两年在全国普跌市场环境之下走出了独立行情,新房价格坚挺的同时依然上行,成交量也是位居全国前列。
实际上,在这种看似市场行情尚可的西安,市场分化也已经非常明显。
目前的西安新房市场,你很难用卖的好与不好来回答,因为不同的楼盘情况不同。
近期开盘的项目中,既有华发利君都荟城央去化率96%、中国铁建西派麟悦二批次加推开盘去化率95%、中粮奥体壹号加推去化率95%的热销盘,也有一些楼盘开盘去化率不到20%。
在内卷的西安新房市场,影响一个楼盘市场接受度的因素,除了产品本身,还包括板块内的环境、教育配套、市场供应情况等,否则再好的产品在一个购房者认可度比较低的板块,开发商也是无力的。毕竟,开发商能够做的是提升项目本身,而无法改变的是小区外部环境。
至于教育配套,“名校+”基本已经成为每个板块的标配,别人都有,你没有,那你就会输给其它板块。即使是高端改善项目,正如一位购房者所言:也许我不需要优质的教育配套,但你不能没有,没有的话就会影响到房子后期的保值升值。
当然,开发商口碑也是影响一个项目受到客户认可度的重要因素。龙湖、绿城、保利、中海、招商等在西安拥有不错口碑的房企,其所开发的项目基本是开一座火一座,而口碑较差的房企所开发的项目,必然会被市场抛弃、甚至上演0核验。
克而瑞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1-2月位居西安房企销售额TOP5的分别为:招商蛇口、绿城、保利、龙湖、中铁建,这些都是在西安拥有不错口碑的房企。
西安的这种市场分化,在接下来还会继续存在的,不但各板块会分化,同一板块不同楼盘之间也会分化,冷与热并存。
“小阳春”会否出现?
至于今年三四月份的楼市“小阳春”会否出现,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两个字:信心。
之前我们多次提到,这种信心既包括对自己收入稳定性的信心,也包括对于楼市的信心。
而目前,后者的影响更大。
即使是有购买力、有需求的购房者,在买房子这件事情上也是越来越谨慎。大家现在担心的倒不是能否交付,毕竟目前还能存活的房企基本都是以国央企为主,再加上严格的预售资金监管,交付已经不存在大问题。
大家目前真正担心的是房价继续下行。
毕竟,目前全国超过八成的城市新房价格还是下降的,二手房更是几乎全线下跌。在这种行情下,买了房子之后价格是否会下跌,这是大家担心的。
买涨不买跌,这也是购房者普遍的一个心态。
购房者观望之下,成交量、成交额就起不来,开发商的销售额就会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开发商手中的现金流,现金流下降就会影响到偿债能力、继续拿地的预算……
这整个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去年轮番政策之下,三四月份曾经迎来一波市场行情,那一波市场行情与口罩摘掉后积压的需求爆发有一定的关系。但很快,市场又打回了原形。
今年三四月份已到,市场行情的好与坏,不但关系到这两个月的数据、很多开发商的生存,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后续的市场信心。
但信心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几个政策、几天或者几周就能够修复的,地产行业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市场分化之下,也许对于一些企业、一些人来说,这两个月是小阳春。但对于另一些人、另一些企业来讲,则依然处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