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宁可坚
高端水果泡沫破灭?
近日,“中国水果零售连锁第一股”百果园披露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上半年拥有人应占利润较上年同期的2.61亿元减少不超过70%,收入较上年同期的62.94亿元减少不超过15%。
公司将收入和利润预期下跌归结于公司门店翻新、市场推广、聘请大使等导致费用增长,门店销售下滑,及上年同期可比基数较高所致。
股价大跌,业绩疲软
百果园“钱”途难辨
百果园自2023年初在港交所上市以来,股价经历了破发和持续下跌,其业绩也在上市后出现疲态。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1-2022年营收为102.89亿元、113.12亿元,同比增长16.22%、9.94%;净利润为2.30亿元、3.23亿元,同比增长369.49%、40.35%。2023年百果园营收、利润增速下滑至0.69%和11.88%。
从最新披露的盈利预警来看,今年上半年,百果园连微弱增速也难以保持,盈利已捉襟见肘。
成本居高不下成为百果园痛点之一。2020年到2023年,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分别占据公司总营收比重的90.9%、88.8%、88.4%和88.0%。另一方面,今年6月10日,百果园官宣杨幂为百果园美好生活大使,试图以流量带动销量,但似乎效果不大。
资本市场似乎也对其投出了不信任票。2023年1月,百果园在港股上市,发行价5.6港元/股,此后股价一路震荡下滑,甚至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发稿,报1.810港元/股,总市值28.75亿港元,上市以来其股价已跌去超六成。
此外,2023年12月,百果园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22年年报,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盐田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彼时,百果园进行了回应,称公司一直在规定期限内报送年度报告,公司经营一切正常,目前已向主管部门澄清,现已从异常名录中移除。
“月薪2万吃不起”
高端之路何去何从
相比其他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定位高端,“贵”一直是其鲜明标签。在外界关于其的讨论中,不乏“进去一次至少要花一百元”“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这样的评价,还有网友称,百果园越来越贵,质量却越来越差。
而现如今,低价、高性价比成了零售业的主潮流。山姆、盒马、开市客等商超品牌已经逐渐对百果园形成了降维打击。在低价时代卖高端水果是否仍具备高成长性,是百果园正在面临的难题。
在最新公告中,百果园表示将优化产品供应和丰富价格带,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更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意味着,百果园可能正在考虑调整其高端定位,以寻求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和持续增长。
多次被曝以次充好
金字招牌摇摇欲坠
今年“315”期间,百果园武汉银海雅苑门店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当鲜果售卖等违规行为被曝光,并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对此,百果园发布关于该门店处理声明称,已第一时间核实查证,并对该涉事加盟店进行停业整顿、全面彻查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不是第一次被曝出以次充好,2022年,有科普博主发布视频称,他们暗访百果园门店时,发现有门店工作人员不仅售卖隔夜果切水果,还把即将变质的水果进行切块售卖。随后,百果园官方微博发文道歉。
此外,2023年11月,百果园子公司上海百果园实业有限公司因提供的翠冠梨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被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作出罚款93760元的行政处罚。
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8月1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百果园”为关键词搜索,投诉量有2675条,消费者的投诉大多在坏果、残次品、商家不予退货等问题,其中水果品质投诉居多。
比如,有消费者反映:“百果园水果发霉变质,未留意吃了导致腹泻2次”“诱导消费者冲值99心享会员”“百果园门店拒绝退货!刁难顾客,售后服务非常差!”等等。
据人民网评,除了被暗访出问题的门店,百果园其他门店是否也有类似问题?据了解,百果园的门店已经覆盖全国140多座城市,数量超过5600家。百果园在迅猛发展过程中,管理是否跟得上?如果一味追求大力扩张、攻城略地,而忽略应有的的法治意识、缺乏对消费者的基本尊重,还能行稳致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