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一意孤行的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草案,遭致中方反对。同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称,欧盟“不能天真”,尽管不希望中欧发生贸易冲突,但这“也许是无法避免的”。他同时表示,中欧应避免“系统性对抗”,欧洲“决不能阻挡中国崛起”的事实,因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称,受制于美国的高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廉价中国制造产品正被转移到欧洲市场。
根据欧盟委员会网站消息,近日欧委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该草案根据相关方对临时措施提出的有依据的意见,对建议税率进行了小幅调整,并结束了临时阶段尚未最终确定的调查步骤。其中,对比亚迪的税率从17.4%调整至17%,对吉利汽车的税率从19.9%调整至19.3%,对上汽的税率从37.6%调整至36.3%,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该草案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
这场加征关税的大戏中,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品牌是唯一一个“幸存者”,特斯拉中国制造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只被征收了9%的额外关税。这份反补贴最终决定草案一出,反对声纷至沓来。对于这种典型的报以保护主义做法,中国和欧盟的联合商会都表示了反对。让这场闹剧到达高潮的是欧盟内部人士的披露,相关人士坦诚,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的结论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售并没有对欧盟汽车行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而近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完全是欧盟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的,补贴调查涉及的程序和内容都是欧盟自行决定的,没有遵守多边规则。实际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调查内容大大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定义的“补贴”概念,而调查过程并不透明。
对此商务部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为,不利于中欧汽车产业合作,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也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方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此前有专家提出提高大排量燃油车关税具体建议,认为这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同时有利于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按工作程序认真研究业界和专家的意见建议,支持汽车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前,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欧盟大肆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和不公平竞争,歧视性运用各类贸易手段,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密集发起系列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歪曲补贴定义、滥用规则程序,使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企业对欧合作信心。中方始终认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才是正确相处之道。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
根据商务部网站发布的公告,此前调查机关关于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已经得出了初步裁定,认定进口自欧盟的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导致国内的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威胁,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公告特别指出,各利害关系方可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天内,向调查机关提交书面评论意见,本案暂不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实际上这是一张“明牌”,瞄准的对象,就是执意要对我国纯电动汽车下黑手的欧盟委员会。
既然要对这些西方国家进行反击,那么就必须要拿捏住这些西方国家的“七寸”。因此我国政府直接下发反制措施,表态要对欧盟组织成员国出口到我国的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而被我国列入反补贴调查的商品清单当中,就包括了猪肉以及乳制品等畜牧业产品。这些产品,几乎都是欧盟成员国出口到我国比重极大的商品。
想通过关税限制,从而让中国签订用技术换市场的协议,只能说,欧盟的想法很美好,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一定能够奏效,毕竟我们向来只和朋友做生意,这种威逼利诱的方式有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合作才是欧盟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