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国股市或者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国内的一群经济学家们能够给普通的民众想出一万个不看好的理由。
先说房价的下跌抑制了消费的需求,再说地方债规模庞大有风险,最后就是互联网大厂裁员看不到科技创新的希望。
最后总结性地定义为:中国资产现在便宜,未来更便宜,美元资产现在贵,所以未来会更贵。
A股好不容易迎来的一次上涨,在一片唱衰和风险提示之中貌似就偃旗息鼓了。
中国5%的经济增速到底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催生A股的牛市?美国经济的风险点在哪里?
美债将达到100万亿
昨天晚上,美国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之后,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11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从76%上升至87%,市场正在定价衰退的预期。
而与之矛盾的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飙升至4.11%,同时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至百4.01%,长短期利差转为走空。
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在短暂地降息之后停止继续降息。债券的定价往往更能反映基本面的真实情况。
如果未来美债收益率继续大幅上涨,那么意味着美联储就只能再度提高利率吸引长线资金购买美国国债了。
美国国债从1971年的426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大约36万亿美元。在此期间,债务增长了82倍,而GDP仅仅增长了26倍。债务与GDP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债务来创造人为的经济增长。并且,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从1971年的39%上升到今天的122%。按照该增长速度计算,到2036年,美国联邦债务将达到100万亿美元。
100万亿美元的债务意味着高通胀和高违约的风险,为了销售国债,只会以更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然而 持有高收益率的债券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
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那些国债投资者们或许认为美国已经或即将陷入滞胀状态。现在的各种数据是互相矛盾的,而资产价格也是被扭曲的。美国降息后美债收益率不降反升,反映的是债券市场对美债信用的担忧,而其更底层的逻辑则是对美元美债这场大型泡沫游戏的持续性投下了不信任票。
或许时间才是刺破泡沫最好的金针。
现在便宜,未来更便宜?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3000万台,本土市场的蓬勃购买力为汽车工业的冲刺提供了强大的支援。
而美国、欧洲市场的新车销量,再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德国大众正计划关掉布鲁塞尔的工厂,不能说,汽车市场的整体萎缩与高息的宏观环境没有关系。
现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市场的40%,和美国二战过后一个水平,如果中国一周不开工,全球都会陷入巨大的瘫痪之中。
面对这种经济增长,国内的经济学家们配合着欧美的围堵,用内卷来形容中国的产业升级。
中国的汽车工业出海成功被定义为价格便宜,伤害了欧美自由经济的市场。
光伏行业的能源革命,远销海外几乎包圆了全球的市场需求,却被定义为产能过剩。
反观美国股票市场给予海外企业的资产定价,苹果公司手机十年如一日没有创新和更新换代地升级,销量一年不如一年,股价却屡创新高。
微软只因为有OPEN AI的概念炒作股价从2023年至今上涨了一倍。
但是殊不知,2023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是美国的七倍,尽管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这一比例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采纳率相比,远远不成比例;实际上,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全球新工业机器人的一半。
但是即使现如今国家实力如此强大,即使上个月中国向太平洋发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抵不住中国经济学家们看空中的心。
失去了华尔街美国会成什么样?
如果某些人出一本《没有投资能力只会营销,也能做成百亿私募》,我绝对买来仔细研读,这是真干货。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崛起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商业利益。
中国有了C919之后,美国的波音飞机订单量断崖式下降。
中国有了半导体之后,美国芯片必须打折出售。
中国汽车行业远征海外的时候,美国汽车城成了鬼城。
那么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一旦掌握了全球资产的定价权,那么美国的华尔街将会何去何从?
是不是要搬到香港靠着中国政府赏饭吃?
金融市场和美元霸权现在是美国强权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如果把这块布撕下来,全世界人就都可以看到美国强盗的本质。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产业升级给国家带来强大的竞争力,但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财富逐渐缩水。
所以我们正在努力,让中国人民变得更富有。
信息来源:媒体:美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100万亿美元--俄罗斯通讯社
CPI压低美股,中概逆市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十周最高,油价涨超3.5%--华尔街见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