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敲定了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决定,随后有消息传出,法国商贸副部长将来华,那么,她此行究竟有着怎样的打算?中欧关系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五年。这一决定仿佛是在电动车行业里扔下了一颗“炸弹”,不仅引发了中国商务部的强烈反对,也在欧盟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
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投票中毅然反对这项加税措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发言人更是警告称,欧盟的决定将可能导致贸易冲突加剧,同时还可能让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汽车价格。
与之相比的则是法国,其可以说是推动此次关税的支持者,也正因如此,中方在10月中旬针对欧盟的白兰地展开了反倾销调查措施。众所周知,法国是白兰地的主要产出国,只不过,这一回倒是法国恶人先告状。
10月29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称,即便自己支持对华加征关税在先,法国政府仍认为中方对欧盟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不可接受”。此外,马克龙政府还打算派出贸易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访华,似乎要为自己的“白兰地”生产商讨一个说法。
在支持加税的同时,法国政府又认为中国对其白兰地的反制措施“不可接受”。如此矛盾的立场让人忍不住想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当然,除了白兰地,法国还正面对来自国内各行业的压力。此前,法国的白兰地、猪肉、乳制品等行业都曾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但这些产品如今也因政策波动而岌岌可危。曾几何时,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如今却因政策波动而岌岌可危。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若中国限制这些产品的进口,欧洲的猪肉行业将面临“噩梦”。
尽管法国试图将中国的反制措施看作“报复”,但实际上,中国的决定有理有据,符合法律规定,并不具备所谓的“政治性质”。如果法国在支持欧盟对华加税时,没有考虑到对中国商家的伤害,那么现在讨要说法的行动显得有些自相矛盾。由此来说,其副部长如果真的抱着“讨说法”的心态,那么此行的成果可以说是注定微薄。
那么,中欧贸易战真的要就此开打吗?事实上,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双方能否找到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贸易问题应该通过贸易手段解决,而不是将其政治化。中国的立场明确,对于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都会保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回顾整个事件,法国希望通过施压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在与中国的交流中,法国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中方的感受,避免将问题政治化。尤其是欧盟,其当初做出决定的时候,除了贸易保护外,或许也有受美国裹挟的因素在。然而,眼下其已经开始逐渐对华电动车加税的支持行为付出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施压,越是陷入困境,所以,什么时候欧盟自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够坐下来认真与中国沟通,商讨共赢,到了那时,中欧之间的贸易回暖也并非不可能。无论怎么说,未来的中欧关系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只要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加强合作,定能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唯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