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百洋医药(301015)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0.94亿元,同比下降1.96%;归属净利润为6.92亿元,同比减少2.87%;扣非净利润为6.56亿元,同比增长3.37%。尽管整体收入略有下滑,但品牌运营业务表现亮眼,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品牌运营业务:核心驱动,毛利贡献超90%
品牌运营业务是百洋医药的核心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59亿元,同比增长9.17%,占总营收的68.68%。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70.42%,毛利额贡献占比超过90%。这一数据表明,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聚焦高毛利的品牌运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具体来看,核心品牌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10.73%。迪巧作为“进口钙领导者”,通过数字化营销和产品创新,持续巩固市场地位。此外,海露、扶正化瘀、安斯泰来系列和纽特舒玛等品牌也表现不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6.31亿元、5.02亿元和1.21亿元,同比增长14.89%、16.62%、34.49%和45.40%。这些品牌的成功运营,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品牌运营业务表现优异,公司整体净利润仍出现微降。这主要归因于批发配送业务的压缩和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如何在保持品牌运营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提升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将是百洋医药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批发配送业务:规模压缩,转型高毛利区域品牌
2024年,百洋医药的批发配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36亿元,同比减少23.00%。这一下滑主要源于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压缩了低毛利的批发配送业务规模。公司正通过区域品牌的代理,逐步将批发配送业务向高毛利的区域品牌业务转型,以提升盈利能力。
批发配送业务的下滑,反映了公司在业务结构调整中的取舍。尽管短期内对整体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转型有助于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然而,如何在转型过程中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市场份额,仍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零售业务:稳定增长,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零售业务方面,百洋医药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3.69%。公司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门店”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买渠道。线下自营DTP药房和线上电商平台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也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尽管零售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较小,但其稳定增长的表现,显示了公司在零售渠道布局上的成功。未来,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进一步变化,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零售业务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将是百洋医药需要关注的重点。
总体来看,百洋医药在2024年通过优化业务结构,特别是在品牌运营业务上的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如何在保持核心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提升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将是公司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