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稀土争夺战:中国能否守住技术王冠?
2025年7月,中国商务部对稀土走私发起了专项行动,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全球稀土产业洗牌序幕中的一环。 这场角逐,远超简单的矿产资源争夺,更关乎技术垄断、产业话语权的巅峰对决。
美国,这个全球稀土需求大户,近年来一边高喊供应链多元化,一边对中国稀土实施严厉制裁,2024年更颁布出口禁令,限制多种战略矿产出口。然而,3834吨稀土却“神不知鬼不觉”流入了美国,这揭示了这场博弈的复杂与残酷。
这批稀土的流入路径并非高深莫测,而是简单粗暴的“曲线救国”:通过泰国、墨西哥等国低价进口中国稀土,简单加工后,换上新标签,再高价销往美国。利润之高令人咋舌,业内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这种转运稀土的利润率高达450%。这巨大的暴利,驱使着一些国家甘愿充当美国的“跑腿”。
美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保证军工产业链的稳定,远比追究稀土来源重要得多。 但这并不是因为美国买不到稀土,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开采到精炼的全套技术能力。
虽然美国拥有本土矿山,并与澳大利亚开展了联合开采项目,但稀土的精炼提纯,依然严重依赖中国的设备和技术标准。中国在稀土精炼领域长达40年的技术垄断,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中国稀土精炼技术全球占比88%,高端磁材级稀土占比高达94%。
美国试图通过巨额投资来打破这一垄断。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防部投入13亿美元扶持本土稀土企业,然而,半年过去,试产成品良品率却不足20%。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受到美国严格的环境法规和环保组织的掣肘,以及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这场稀土争夺战。印度计划三年内实现稀土氧化物自产率超过50%,澳大利亚则计划在2026年前将稀土生产能力翻倍。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仅仅依靠资金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追赶上中国在稀土精炼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应对这场挑战,不能仅仅依赖行政手段的封堵。此次专项行动,重点在于打击产业链源头、物流转运节点和国际监管通道,切断美国的“曲线输血”之路。长远来看,中国必须进一步巩固技术垄断,加大对高端钕铁硼磁材、稀土超导材料、激光稀土合金等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的投入,实现从“卖矿”到“卖技术、卖产品”的战略转变。
2025年7月,中国稀土研究院发布的《超高纯稀土氧化物提纯工艺》新标准,标志着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努力。 最终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掌握高磁、高导稀土的核心技术,谁能将稀土打造成为全世界都无法复制的顶级材料。届时,简单的禁令将显得微不足道,真正的竞争将聚焦于技术壁垒和产业链掌控力。 这场全球稀土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