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以啤酒为依托的青岛啤酒集团,提速完成多元化布局和战略性重组:整合饮料集团、加码黄酒赛道,剑指非啤酒业务增长极。
通过资源整合和渠道协同,青岛啤酒正从单一的啤酒制造商向综合性饮品集团转型,在全酒类市场中或将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助力青岛啤酒突破行业发展瓶颈。
5月7日,青岛啤酒公告拟以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将这家拥有45年历史的老牌黄酒企业纳入麾下。
数据显示,即墨黄酒2024年实现营收1.66亿元(+13.5%),净利润3047万元(+38%),净利率高达18.4%。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即墨黄酒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2.03亿元。
相关专业人士指出,青岛啤酒此番收购即墨黄酒作价6.65亿元,相较其净资产溢价超过2倍,且未设置业绩补偿和对赌协议。若黄酒行业持续收缩,6.65亿元投资可能沦为沉没成本。
本次股权收购交易完成交割后,即墨黄酒将成为青岛啤酒的全资子公司。青岛啤酒解释称,此次收购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形成啤酒与黄酒的淡旺季互补,能共享渠道资源开拓新的增长点,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跨品类产品组合。
电商平台显示,即墨黄酒产品矩阵覆盖从89元气泡黄酒到2969元三十年陈酿的完整价格带,还包含清香型白酒等衍生品类。
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即墨黄酒尽管去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但黄酒市场整体偏小众化、消费市场高度集中在江浙沪地区,能否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增长曲线”还要打一个问号。
青岛啤酒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面临销量与营收双降的挑战。全年营收321.38亿元(-5.3%),销量753.8万千升(青岛品牌销量-4.84%),其第四季度亏损6.45亿元,凸显啤酒行业季节性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成本下行或为利润提供支撑。公司透露,2025年主要原材料采购已基本锁定,成本呈下降趋势。这或许解释了在营收下滑背景下,净利润仍能实现1.81%增长的原因。
先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青岛啤酒战略性重组整合接连推进多个“大动作”,在入局黄酒之前,青岛啤酒正式确认了控股股东青岛啤酒集团的战略重组进展。
根据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饮料集团已整体划转至青啤集团,成为其二级企业。这一动作标志着青岛啤酒在非啤酒业务领域的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青岛饮料集团旗下拥有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两大百年“中华老字号”品牌,总价值达440亿元。
其中,葡萄酒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旗下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自2015年以来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增长20%。
目前,青岛华东拥有“华东”与“青岛”双品牌,该集团通过“青岛牌”已涉足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赛道,推出了单一麦芽威士忌、VSOP白兰地等创新产品。
大概一年前,华东葡萄酒还处在“营收挂零”的漩涡中做垂死挣扎,但似乎经过一年的“割肉”改革,从业绩反馈来看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
在此之前,华东葡萄酒先是剥离了不赚钱的骑士酒堡,随后宣布将持有的青岛华东也买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青岛也买酒”)34%的股权全部挂牌转让,底价为204万元。
出售资产轻装上阵的华东葡萄酒在产品创新层面也做出一些调整。去年五月份,华东鲜葡干白葡萄酒正式上市引起了热烈反响,很快成为青岛人招待游客的一大“特产”。
2024年6月30日,华东尚贺酒庄奠基仪式及产区干白品鉴会在宁夏青铜峡鸽子山举行,标志着华东葡萄酒正式落子“世界葡萄酒之都”宁夏,进一步扩大生产线。
总之,对于葡萄酒、烈酒而言,青岛啤酒的渠道优势还有不小的增长潜力,相关专业人士指出,真正的机会在于把啤酒消费者转化为葡萄酒用户,当前调整已初见成效,但能否突破区域酒企天花板仍需观察。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plash、青岛啤酒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