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双线破局?
在欧盟面临美国关税施压的困境时,中国外交部在7月16日的记者会上发出了两个重要信号,这些信号背后隐藏着中欧关系的新动向。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中方的安排,应中国邀请,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将于7月20日至22日访华。外交部在发布这一消息时,特别强调此次访问将“开启中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篇章”。这不仅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延续,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记者会中还回应了另一个问题:是否能证实中国已取消对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的相关限制。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双方都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欧之间加强对话与合作至关重要。这些信息的同时曝光,表明中国与欧盟的互动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而此时欧盟正处于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的紧要关头。
克罗地亚访华,意义深远
中国与克罗地亚的外交关系自1992年5月13日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深度合作。2005年两国正式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而2025年将是这一合作关系成立20周年的关键节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此时访华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在中东欧的关键合作伙伴,克罗地亚的外长访华,实际上也是对中东欧地区合作意图的一个重要信号。而此时,欧盟正焦头烂额地应对美国在8月1日对其征收关税的压力,这一背景让克罗地亚的访华行动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今年,以中克合作20周年为契机,两国间的高层互动更加频繁。2025年5月,中国科技部长将访问克罗地亚,并与克罗地亚科学部长共同主持中克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签署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科技合作备忘录。7月10日至12日,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也曾访问克罗地亚,并出席杜布罗夫尼克论坛并发表讲话。而拉德曼外长的此次访问,显然是在中克合作框架下,推动“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合作取得更加积极成果。克罗地亚作为欧盟成员国,处于战略要冲位置,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和里耶卡深水港成为了“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重要枢纽,也使其在中欧和东南欧地区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在欧盟内部分歧加剧的背景下,克罗地亚的这一行动可能是为中东欧国家提供新的合作路径。在美欧博弈的夹缝中,克罗地亚及其他东欧国家或许正在为自身找到一条更务实、更具前景的合作道路。
冰封四载,中欧按下重启键
克罗地亚外长访华的消息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同一场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还确认了与欧洲议会的关键进展:自2021年欧盟因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以来,双方的外交互动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然而,2025年,双方在建交50周年之际,终于在5月6日恢复了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的决定。这一举措标志着中欧高层对话渠道的重启,也为双方关系的深度发展创造了条件。
2021年,欧盟因对新疆人权问题的立场,对中国的部分官员和实体实施了制裁,作为回应,中国也宣布对欧盟部分议员和实体进行制裁。这一系列举措直接导致了中欧立法机构的交往深度冻结,双方关系急转直下。经过长达四年的僵局,时值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终于在务实合作的需求下,决定重启对话与合作。克罗地亚外长的此行,显然是中欧关系解冻的重要标志。
特朗普关税威胁,欧洲迎来关键时刻
当前,特朗普政府重新抛出关税大棒,威胁欧盟若未在8月1日前达成贸易协议,将对欧盟商品加征30%的关税。这一决定再次将欧洲推向了危险的风口浪尖。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对于美国的退让显得尤为明显,冯德莱恩在对华态度上仍保持模糊,而欧洲内部关于“去风险”的讨论虽然存在,但在美国的关税威胁面前,经济现实却不容忽视。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1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庞大的市场份额让欧洲不得不认真审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面对可能达成的30%额外关税,欧盟国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合作的突破口,而中国市场显然是其在困境中的一线生机。克罗地亚外长的访华,正是这一突破口的开始。
中欧关系的考验仍在前方
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此行可能成为中欧关系回暖的试金石。这不仅是两国政治互动的恢复,也可能是双方更加紧密合作的开端。然而,真正的考验仍在后面。中欧关系的深化和发展,将继续面对美国施压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复杂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在美欧博弈中找到各自的利益契机,将是中欧双方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