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二线豪华品牌,如今在中国市场摔了个粉碎。销量暴跌不是一时感冒,而是“根烂了”。2025年上半年,雷克萨斯销量腰斩、林肯跌三成、凯迪拉克直接成了通用在中国的“唯一负增长”。
从“加价等车”到“打折甩卖”,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市场冷淡,而是一次彻底的产业洗牌:中国消费者,正在用真金白银告诉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二线豪华”这个概念。
在中国车市,价格是最直观的真相。捷豹XFL从43.99万跳水到23.98万,直接砸穿了中大型车的心理底线;雷克萨斯RX、凯迪拉克CT5、林肯航海家个个“自断手臂”,优惠动辄七八万,价格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如今在终端市场上几乎“按斤卖”。
降价并没有带来销量回暖,反而把品牌价值一并打烂了。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像英菲尼迪QX50这样的车型,三年车龄残值不到40%,几乎成了“动产中的理财黑洞”。消费者一边看着新车打骨折,一边算着二手车贬值账,结果谁都不敢下手了。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经销商正在集体“叛逃”。80%以上的豪华品牌4S店都在亏本卖车,卖一辆亏一辆。中升集团干脆砍掉18家豪华4S店,转身投入50家华为智选门店。一位奔驰经销商甚至表示:“卖问界单车毛利从负2万变成正1.3万,回本速度快得不像话。”
二线豪华品牌的尴尬,不止是价格让人寒心,更是定位让人迷茫。夹在上有奔驰宝马打价格战、下有国产新势力秀肌肉的中间地带,简直像三明治里的生菜,谁都不把它当主角。
奔驰C级落地23万、宝马X3不到30万,直接踩进了原本属于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的领地。与此同时,问界M7、理想L7、极氪001等国产新势力车型,已经在智能化、续航、空间、成本上全线碾压。
国产高端不但技术更卷,还更懂中国人。问界M8能听懂四川话、还能自己变道泊车,奔驰的MBUX系统还在慢悠悠地加载空调界面;800V快充已经普及,德系“油改电”车型还在冬天缩水一半的续航里挣扎。
而二线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几乎集体“拖堂”。凯迪拉克的傲歌共平台于别克,毫无豪华感;沃尔沃的插混占比不到10%,靠燃油版清库存;捷豹路虎甚至连专属电动平台都没有,极光L已经被理想L7按在地上摩擦。
当你还在讲“北欧安全”、“美式肌肉”的老话题,消费者已经在谈“智驾水平”和“算力芯片”。曾经的“情怀”,如今变成了“包袱”。
这场洗牌之所以彻底,是因为国产品牌不再是“模仿者”,而是“制定者”。新豪华的定义,已经从“进口标”变成了“技术控”。问界M9车长超过奔驰GLS,价格却只要一半。
理想L9、极氪001、飞凡R7这些名字,可能在五年前还没人听过,如今已是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流量担当”。新能源车的年均维保费用,比燃油豪车低了67%,用户体验感的落差,根本不是名牌LOGO能弥补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变了。以前开BBA是身份象征,现在开华为智选、理想、极氪,是科技品位的体现。90后的消费观很直接:“买国产新能源代表我懂车,买打折豪车像捡剩饭”。
这不是情绪化的判断,而是理性市场选择。当保时捷的销量被小米SU7反超,当捷豹XFL卖不过比亚迪汉,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
未来三年,二线豪华品牌恐怕只剩三条路:要么退出中国、要么沦为贴牌代工、要么在小众市场苟延残喘。英菲尼迪和讴歌已经走了,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开始给奇瑞代工,林肯或许也快了。
如果再不补上智能化和电动平台的短板,这些品牌就会像诺基亚一样,消失在消费者的视野里。
中国车市已经进入 “技术+体验”定义豪华的时代,再好的过去也买不到未来。没有永恒的贵族,只有跟不上时代的品牌。二线豪华的败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捷豹XFL的价格打不过比亚迪,保时捷的销量追不上小米,这不是一场车市的价格战,而是一场价值观的彻底更替。
中国不再需要二线豪华,不是因为它们不够贵,而是因为它们不再值得买。曾经的“豪华”,如果不能代表时代,那它注定只是过去。
参考资料
1. 凯迪拉克母公司通用汽车2025年财报数据
2.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
3. 《经济观察报》对二线豪华品牌市场表现的报道
4. 《财新汽车》关于国产高端品牌崛起的专题分析
5. 各大车企官方销售数据与经销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