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京报网的报道,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进行了近三小时的会晤。会后,特朗普表示目前不会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并提到可能在两三周后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这一表态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两国在多个问题上的微妙互动之后。
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的会谈虽然没有公开的具体协议,但气氛却显得十分积极,双方都强调了会谈的建设性。普京回到莫斯科后提到,双方就乌克兰问题进行了坦诚且深入的交流。而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也透露,尽管存在一些阻力,俄美关系的调整将会继续进行。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则表示,希望此次会晤能够帮助两国实现关系的正常化。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协议,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会晤为未来的外交行动打下了基础。
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普京非常真诚,称这次会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表示,俄乌停火的最终实现,将取决于乌克兰方面的同意,这一表态无疑将责任推给了乌克兰政府,既显现了推动停火的意愿,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谈判空间。此外,美国媒体也报道了特朗普计划在18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讨论三方会晤的可能性。若双方顺利,预计22日将举行美俄乌三方的会谈,进一步推进对话和合作。
会后,特朗普在谈到中国时语气变得更加温和。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暂时不会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等国加征关税,并暗示两三周后再进行考量。这一表态显然是希望在谈判中为自己留出余地,同时也传递出对中国的某种善意。
俄罗斯记者网进一步报道了会谈的细节,虽然美俄没有达成具体协议,但外媒普遍认为特朗普在此次会谈中处于相对劣势。根据报道,双方在会谈中达成了三条默契。首先,美方推迟了对俄罗斯的制裁,这并非单纯的延迟,而是将制裁作为未来谈判的筹码。如果特朗普能够与普京达成某种共识,他将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反之,如果谈不拢,特朗普仍然能够在未来施加压力。其次,普京对于无条件停火持保留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俄罗斯希望在军事和谈判中获得更多的筹码。最后,美国推迟对中国和印度等俄罗斯主要经济伙伴的二级制裁,实际上让这些国家可以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能源,且不必担心马上受到制裁的影响。这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让步,不仅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供应,也让中印两国在能源领域获得了更加灵活的利益安排。
普京从阿拉斯加返回俄罗斯时,美军F-22战斗机为其专机提供护航。虽然这次会谈没有产生具体的协议,但普京的回国之旅依然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外交行动。从表面上看,这次会谈似乎并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但从气氛和双方的默契上来看,它无疑为未来的外交互动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方宣布王毅外长将在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这一时间点与特朗普与普京会谈后的表态非常吻合。美方推迟对中国和印度的二级制裁,实际上给这两国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让中印能够在不受制裁压力的情况下,进一步讨论合作。王毅的访问不仅是为了加强与印度的外交关系,还为双方提供了一个通过高层对话来增进理解的机会,尤其是在当前美俄会谈和中印合作的背景下,王毅此行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认为,王毅的印度之行有着多重背景。首先,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回暖的迹象。尤其是在2020年边境冲突之后,中印关系进入低谷期,直到2024年两国领导人在喀山的会晤才为关系重新启动铺平道路。今年6月以来,中印双方高层的频繁互动表明,双方在解决边界问题和促进双边合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次王毅访问印度,恰逢印度总理莫迪可能赴华参加8月31日至9月1日的上合组织峰会。这也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如果成行,必将对中印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合分析认为,未来几周对于美俄、俄乌、美印以及中印等国际关系将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特朗普与普京的会谈或为三方会谈铺路,王毅访问印度也可能成为中印关系进一步破冰的重要契机。随着各国外交轨道的交织和互动,国际社会的目光将集中于这一系列重要外交事件的进展,期待看到更多实质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