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惊魂日:过山车行情背后的多重博弈
市场哀嚎犹在耳畔,债市却已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反转剧。 经历了近四个月来最为惨烈的一天后,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重挫1.33%,信用债市场全线飘绿,基金被迫抛售长债以应对蜂拥而至的赎回潮。 一时间,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债牛彻底结束了吗?”的疑问充斥着交易大厅。
然而,仅仅一天之后,剧情便峰回路转。 这场债市风暴,在央行、财政部等关键力量的联手干预下,迅速走向缓和。
流动性危机解除:央行两天净投放万亿,力挽狂澜
8月20日早9:15,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开展61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1.40%不变。 这是继前一日净投放1545亿元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放水”,两天内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7700亿元的流动性! 巨量资金的注入,瞬间缓解了税期带来的资金压力,隔夜利率(DR001)应声从1.50%的高位回落至1.47%。
股债跷跷板反转:A股冲高回落,资金火速回流债市
与此同时,A股市场也出现微妙变化。 上午10:30,上证指数在逼近3750点后突然跳水翻绿,部分获利盘开始果断转向债市寻求避险。 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随即应声拉升0.28%,10年期国债期货也同步翻红。
\"昨天还在割肉,今天就得追涨!\"一位券商交易员颇为感慨,\"股市涨不动了,债市就成了避风港。\" 市场情绪的快速切换,也反映出资金在股债两个市场之间的灵活流动。
政策\"定心丸\":财政部出手维稳,稳定市场信心
在央行出手“补水”的同时,财政部也迅速行动,于8月19日宣布开展5.5亿元国债随卖操作。 虽然规模不大,但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信号:绝不允许流动性危机蔓延! 财政部的这一举动,有效地稳定了市场机构的信心,昨日尾盘30年国债收益率已从高点回落。
理财与通道产品:赎回潮紧急刹车,买盘强势回归
8月19日,理财与通道类产品曾是债市砸盘的主力军,单日纯债基净赎回指数暴跌至-21.9(7月为-28.5)。 然而,到了8月20日早盘,买盘突然激增。 华西固收的数据显示:“TKN(主动买入)成交占比升至66%,前一日仅为50%”。 逻辑很简单:在央行托底以及股市波动的大背景下,赎回压力自然得到缓解。
银行自营盘:低位扫货利率债,长线资金入场
“早盘30年国债活跃券(2500002)收益率下行0.7BP至2.03%,10年期国债持平1.77%。” 银行自营资金成为了主要的买入力量——7月银行曾逆势增持利率债1.6万亿,如今再次故技重施。 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透露:“1.75%以下的10年期国债是公认的政策底,跌到位就敢加仓!” 这也显示出银行等长线资金对于债市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冰火两重天:利率债集体翻红,信用债走势分化
在利率债集体翻红的同时,信用债市场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城投债: AA 级1年期收益率微涨3BP,青岛城阳区“清零7%以上高息债务”的指令引发了低评级城投债的抛压。
二永债: 部分中长久期品种收益率仍然上行超过10BP,成为了本轮调整的“重灾区”。
受此影响,基金持仓的信用债基金普遍表现不佳,而利率债基金则表现强势。
风向标:30年国债ETF(511090)的反弹与LPR政策窗口的静待
值得关注的是,跟踪超长债的30年国债ETF(511090)早盘上涨0.28%,成交额突破24亿,其T 0的交易机制吸引了大量短线资金涌入。 “它既是债市情绪的温度计,又是波段操作的神器!”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密切关注LPR政策窗口。 尽管8月20日公布的LPR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变(1年期3.00%,5年期3.50%),但多家机构预测:四季度5年期LPR或将单独下调! 一旦落地,债市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利率下行攻势。
后市展望:稳杠杆下的防御策略
尽管8月20日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但一位专业人士表示:“一天的上涨无法扭转弱势。” 当前债市仍然处于“稳杠杆再平衡期”:流动性宽松为市场提供托底,但风险偏好压制了长端利率的上涨空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防御性策略仍然是首选:
利率债: 缩短久期! 优先配置5年期以内的国债,规避长端利率的波动。
信用债: 控制风险! 只关注AA 评级以上的城投债、产业债(1-3年期收益率1.85?.05%)。
总而言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才是应对债市波动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