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刘相君
不用号脉,网上就能看中医?
近日,问止中医科技(以下简称“问止中医”)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是继今年1月9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海通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当AI遇上千年中医,是科技赋能还是营销噱头?
问止中医凭借“中医大脑”冲刺“中医AI第一股”,光环背后却陷入疗效争议与巨额亏损漩涡。医师年轻,平均仅30岁,线上问诊不号脉,服药无效投诉频发,患者差评疑遭屏蔽……
这家号称用AI“缩短中医师成才周期”的企业,究竟能否扛起中医现代化的大旗?
AI辅助、线上问诊,靠谱吗?
问止中医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疗的企业。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就人工智能辅助的收入而言,问止中医是2023年和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
问止中医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在线入口及微信小程序以及线下诊所整合在线及线下服务渠道,两者相辅相成。目前,公司于深圳、广州、厦门、成都、郑州、长沙、济南、西安、咸阳及杭州运营十一家线下实体诊所(包括一个门诊部),并于深圳、成都、济南及亳州运营四家煎药中心。
从商业模式来看,线上渠道成为贡献营收的绝对主力。
数据显示,2022年-2025年5月31日(报告期),问止中医分别实现营收6216.9万元、1.89亿元、2.36亿元、1亿元,其中近九成的收益来自于线上中医医疗服务;期间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4536.7万元、4384.1万元,三年多累计亏损超过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问止中医当前仅聘有93名全职医师,且所有的医师均借助公司专有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提供咨询及处方服务。同时公司在招股书中强调:“我们及我们的医师仍对治疗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任何争议或责任负全责。”
据了解,中医大脑是问止中医自主开发出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配备中国内地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中医大脑为中国内地首个及唯一通过一家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并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专家评审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平均年龄30岁的医师团队
虽然AI诊疗被问止中医作为宣传重点,但对于患者来说,“AI+线上”的看病模式不禁让人质疑其诊疗可靠性,有市场声音提出质疑:“AI能替代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行复杂诊疗吗?”
据问止中医介绍,中医大脑分为四个模块:临证管理模块用于医生给患者建档、管理患者;方剂模块和学习模块容纳了各类的方剂,适用于全面性学习、中医检索研究以及最重要的——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包括方证解析、药证解析、单味药解析、专病专药、中西汇通等等;针灸大脑模块给医生提供针灸方案,也就是给患者开针灸处方,包括时间取穴、经验取穴、十四经络穴位、董氏奇穴、头针、腹针、耳穴等多种针灸流派。
传统中医强调“望、闻、问、切”,而问止中医的线上问诊模式以视频问诊为主,同时,医师团队年轻化更让许多患者担忧其医师的临床经验。
去年11月底,问止中医发布文章《问止青年中医师的培养和成才之路》,文中提到:“我们这个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30岁,以应届中医学硕士毕业生为主,女医生多一点,占58%。”
其中,年龄30岁以上的占38%。学历上以硕士、博士为主,占56%。此外,问止中医强调:“当然,我们不局限于学历,只要你有能力,在中医上有专长,那么我们也会放宽学历要求。我们是唯‘才’而论,不是唯学历论。”
这段分享来自于问止中医医疗部主任陈志耿,32岁,于2021年7月加入公司担任问止中医健康中医师,入职9个月后获委任为医疗部主任,主要负责公司中医医疗服务的全面管理以及中医师的培训及日常管理。
目前,在问止中医官方查询到开放职位招聘的地点均位于深圳,招聘软件工程师和中医师以及中医师助理。此外,在社交平台的不少非官方账号中,也能搜索到关于问止中医的招聘信息,其中对中医师的年龄要求是23-45周岁。
服药无效、过度医疗、差评被屏蔽?问止中医投诉不断
虽然问止中医认为中医大脑系统可以辅助年轻医师进行诊断,缩短中医师的成才周期,但许多患者和公众仍然对此表示担忧,曾有投诉反映,问止中医医生开的药方可能并不合适。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36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问止中医”,投诉理由包括“延误治疗”“服药无效,副作用大”“过度医疗”“服药后身体不适”等。
今年四月,有患者发起投诉表示:“每次医药费几百块钱,该企业宣传他们是一家注重疗效的公司,可我在第二次喝药时病情并没有好转且凭添胁部胀痛、胃部顶涨的症状,我真实评价此诊断结果,用另一条微信登陆查看,方知此评论已被人为屏蔽,根本无法告知其他患者。”
“该企业夸大疗效,以AI中医大脑为噱头,实则内部医生医术良莠不齐,没有承担责任的医德且凭添患者新病,问诊至今,花去几千块钱,病状依旧没有好转,故诉诸公共投诉渠道,也让更多患者理性选择,不要被噱头干扰。”该患者称。
总的来说,问止中医的争议核心在于其“ AI+中医”的模式是否真能如其宣传的那样,有效解决疑难重症,以及其商业行为是否足够透明和诚信。
对此,有中医行业人士提出看法:“对‘根治’、‘攻克’等过于绝对的宣传语要保持警惕。AI辅助诊疗是一项新兴技术,其长期效果仍需更多实践验证,不应将其神化。在问诊前,尽可能了解主治医师的资质和经验。密切关注服药后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寻求第二诊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