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等强国,竟被两大巨头轮番敲打,经济濒临崩溃!
加拿大正为自己的外交短视付出惨痛代价。它既未从美国得到盟友应有的回报,反遭关税重创;又贸然挑衅东方大国,引来强力反击。
从油菜籽到钢铁,加国产业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
加拿大到底如何一步步走向困境?
捆绑太深:美国的回击
加拿大经济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血脉相连。2024年数据显示,加拿大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出口流向美国,而百分之六十二多的进口则来自美国。
两国每年的商品进出口总额,已经连续三年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这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经济联系之紧密。
然而,这种紧密并非总带来好处。美国政府多次对加拿大施加关税压力,让这份盟友关系显得不再那么牢固。
前任美国政府曾公开轻视加拿大,并对加拿大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加拿大多个重要支柱产业一度面临崩溃边缘。
到了2025年2月,美国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接着在3月对钢铝产品又加征了同样的百分之二十五。
更甚的是,2025年8月,这一税率竟然直接提升到了百分之三十五。面对美国的连番重压,加拿大政府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加拿大政府曾试图通过对钢铁产品征收关税,来向美国示好。然而,这个策略并未能有效缓解美国施加的压力。
加拿大总理卡尼决定推行一项针对钢铁产品的关税配额制度,限制外国钢铁进口,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其向美国靠拢的举动。
为了争取美国的关税豁免,加拿大地方领导人甚至组团前往美国,寻求优惠政策。
他们在谈判中,一度把中国描述为“共同经济敌人”。
这种试图通过牺牲原则来换取短期利益的做法,在国际社会眼中,显露了加拿大在主权独立方面的局限。加拿大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总额约二百九十八亿加元,相对美国经济体量微不足道。
媒体评论认为,加拿大对美国的“妥协”未能解决自身的经济困境,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弱。
自酿苦果:惹恼东方大国
跟随美国的脚步,加拿大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激进行动,这无疑点燃了另一场贸易战火。加拿大与中国之间本无实质性矛盾,但在美国压力下,它频繁对中国发起攻击。
早在2018年,加拿大就应美国要求非法拘禁了某外国科技公司高管。2025年2月,加拿大派遣护卫舰穿越敏感海域并公开炒作,加剧了区域紧张气氛。
2024年10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税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这被普遍解读为一种政治博弈的姿态。
紧接着,加拿大在2025年7月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并将进口配额设定为比上一年减半。
更进一步,超过配额的钢铁进口将面临高达百分之五十的附加关税。即便经过第三国加工转运的中国钢铁,也难以规避加拿大的额外关税。
加拿大此举,直接引来了中国的强力反制。中国商务部迅速行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年9月,中国商务部启动了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经过详细调查,认定加拿大公司存在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点八的倾销幅度。
据此,中国自2025年8月14日起,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等额的反倾销保证金。这项政策,几乎切断了加拿大油菜籽对中国的销售渠道。
加拿大油菜籽曾是其对华重要出口商品,2024年出口额曾达二十三亿加元。保证金政策导致加拿大油菜籽在华销售几乎停滞,并推动全球价格下行。
一家中国大型食品企业中粮,甚至将一批五万吨的油菜籽订单转向澳大利亚采购,市场反应速度可见一斑。
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民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他们此前约有七成的油菜籽销往中国。加拿大油菜籽生产商不得不大幅降价,转向东南亚和韩国市场。
然而,这些市场需求远不足以弥补对华出口的巨大损失。农产品经销商的电话咨询量激增,报价持续走低,有时甚至低于运输成本。
洲际交易所的油菜籽期货价格曾出现显著下跌,幅度达到百分之六点五。加拿大主要农产品如水产品、猪肉和豌豆也因关税增加而遭受打击。
中国商务部在加拿大宣布钢铁限制措施后,迅速于2025年8月15日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交了针对加拿大钢铁及其他产品进口限制措施的申诉。
中国还对加拿大超限量钢铁部分征收额外关税,如百分之二十五,并启动多领域进口歧视调查。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要求加拿大立即纠正错误,维护基于规则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并指责加拿大的举动违反国际贸易自由化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保护主义行为。
这些反制措施对加拿大经济产生了直接且负面的影响。2025年第二季度,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跌至百分之一点一至百分之一点二。
同期,失业率则上升至百分之五点八至百分之七点四。农业和制造业的萎缩,对加拿大中小企业和普通家庭的日常开支产生了连锁反应。
战略迷失:困局难解
加拿大目前的困境,深刻揭示了其外交政策的短视和缺乏战略定力。它被指未能预判主要盟友政策的易变性,也未能正确评估与重要贸易伙伴对抗的风险。
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陷入孤立。盟友支持不足,自身行动又导致市场份额流失,使其在国际规则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
总理卡尼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尽管他强调保护本地产业,却未能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农业部门试图寻求新市场也进展缓慢,显示出加拿大缺乏摆脱困境的清晰路径。
这其中,加拿大外交短视和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是其深陷困境的根本原因。它未能意识到在与美国谈判时,早已失去了重要的战略资源。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务院曾发布一项政策,为特定领域的科研人才提供无需雇主担保的K字签证。
这表明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仍然坚持开放和吸引人才的战略。
加拿大试图在两大国之间采取一种摇摆策略,但因缺乏战略定力,最终两头落空。
世界钢铁协会认为,加拿大的举动可能引发全球连锁反应,损害钢铁行业发展。
中国在面对贸易争端时,更倾向于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加拿大若想摆脱当前困境,需要摒弃短视思维,重新审视外交定位,以务实态度发展国际关系。
否则,加拿大在中美夹缝中的挣扎将愈加困难,其付出的代价远超预期。
结语
回望加拿大近年来的外交选择,其结果令人深思。它既没有从主要盟友那里得到期望的回报,反而承受着关税和经济压力的反噬。
同时,其针对另一主要贸易伙伴的挑衅行为,招致了合法且精准的反制,导致本国关键产业遭受重创,经济指标持续恶化。
加拿大的案例,为所有中小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博弈中,坚持战略自主和务实多元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加拿大希望走出当前的困境,它必须深刻反思并调整其国际策略。唯有以更加独立和平衡的姿态参与全球事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重塑国际影响力。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