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国和欧盟共同宣布,已就双方贸易协定的部分细节达成一致,但仍需数周甚至数月的额外谈判来解决剩余问题。
根据美欧周四在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同步发布的联合声明,此次达成的共识主要集中在关税调整上:美国将对大多数欧洲产品征收15%的关税,而以往这类产品的关税通常仅为2%多一点。
这一关税上调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未来购买欧洲药品、法国香水、意大利葡萄酒等商品时,价格可能会上涨。
在汽车关税方面,双方约定了一个“条件性下调”方案:一旦欧盟通过立法,取消对美国工业产品本就不高的关税,同时为美国部分农产品(比如野牛)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空间,美国就会将欧洲汽车进口关税从当前的25%降至15%。此外,欧洲的半导体、药品和木材也将面临15%的进口税,不过这个税率远低于特朗普此前计划对其他市场同类产品征收的水平。
欧洲官员经过数周反复协商,才成功将这些关税承诺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
欧盟27个成员国自协议框架公布后,一直在努力为本土主要产业争取关税豁免,以规避特朗普政府“一刀切”关税带来的冲击。
目前,飞机及零部件已获得豁免,但葡萄酒和烈酒行业未能如愿——这一结果让大西洋两岸的酒类从业者大失所望,要知道此前美国进口欧洲酒类产品是无需缴纳任何关税的,而葡萄酒和烈酒不仅是此次贸易谈判的焦点,更是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重要出口品类。
对此,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表示,谈判团队会继续推进,争取降低酒类以及钢铁、铝等行业的关税。
塞夫科维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这份协议“在当前贸易格局剧烈变化的背景下,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解释道,若无法达成这份协议,美欧这两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会陷入高关税、政治局势升级的全面贸易战,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稳定局势、找到一个起点,总比走向对抗要好”。
从美国白宫的角度来看,这份与欧盟的协议,是特朗普政府践行其贸易理念的重要一步——他们希望用一系列政府间双边协议,取代由世界贸易组织主导、已运行30年的全球贸易体系,进而缩小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
特朗普一直认为,贸易逆差是导致美国工厂城镇“空心化”的重要原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高级官员表示:“我们认为这对美欧关系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积极进展。双方都认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解决,而我们可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之外,通过双边谈判来处理这些问题。”不过该官员也承认,接下来的谈判目标很有挑战性,“我们希望能在未来几周内——最好是几周,而不是几个月——完全敲定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联合声明并非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里面有很多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协商,欧盟官员将其称为“一份蓝图”。
比如,双方虽然同意对“原产地规则”展开谈判(明确哪些产品有资格享受低关税),但这类条款在过往贸易谈判中,往往因涉及复杂细节而耗时良久。
此外,声明还提到,双方“致力于共同合作”,解决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电子传输领域“不合理”贸易限制,以及应对其他国家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有分析认为可能暗指中国)等问题。
回溯到上个月,白宫曾盛赞特朗普与冯德莱恩在苏格兰特朗普坦伯利高尔夫球场达成的“握手协议”,称其“具有历史意义”“意义重大”,能从根本上重塑跨大西洋贸易关系。
尽管当时的协议只是部分共识,留下了不少待谈问题,但特朗普仍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协议”。
除了关税调整,当时的协议框架还包含两项重要内容:欧盟承诺未来三年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并在美国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
不过分析人士对这两项计划持怀疑态度,因为欧盟无法直接干预私营部门的支出和投资决策。
对此,上述白宫高级官员表示,白宫希望私营企业能主动落实这些支出和投资,重点聚焦制药、半导体、汽车和先进制造等战略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关税会让美国消费者购买欧洲商品的成本增加,但不少欧洲官员认为,这份协议整体上更偏向美国利益。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协议避免了美欧爆发全面贸易战,为双方节省了潜在的巨额损失;同时,在欧洲领导人试图争取特朗普政府支持俄罗斯乌克兰战争谈判的背景下,这份协议也缓解了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
另外,最近几周美欧外交官还就声明措辞进行了讨论。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曾推动欧洲修改针对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等美国数字巨头的税收和监管规则,但并未取得明显进展。
欧盟官员明确表示,在核心数字法规上(比如网络言论审核规则),他们不会让步,已经划定了“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