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最近的多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哈里斯在支持率上超过了特朗普。根据9月1日发布的一项民调,在成年选民和登记选民中,哈里斯的支持率为50%,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6%。
在9月3日公布的一项新的民调显示,哈里斯以47.6%的支持率领先于特朗普的43.3%。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美国总统选举采用的是选举人团制度,而不是直接的全民投票,因此即便哈里斯在当前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也不意味着她必定会在最终的选举中获胜——历史上曾有过赢得多数民众支持却未能当选总统的情况。
在短短一个月内,哈里斯成功筹集了近5亿美元的资金,使得民主党阵营显得士气高涨,呈现出一种哀兵必胜的气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特朗普则陷入了困境。近日,特朗普无奈地表示,这场选举对他极不公平。他解释说,自己是在面对两个对手的挑战。他先是在辩论场合上战胜了拜登,随后在民调中也领先拜登,眼看就要彻底赢得选举。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民主党突然出招,将拜登替换掉了。
选举从来不是简单的金钱游戏,选民也绝非任由摆布的棋子。光靠砸钱就能够赢得民心,赢得选举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2016年,尽管特朗普的竞选资金大大少于希拉里,但他最终却赢得了胜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实际上,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远不止于资金,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如候选人的个人魅力、政治主张、竞选策略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等。近年来,美国社会的撕裂加剧,政治极化现象愈加明显,选民的政治立场趋于固化,这些都为选举结果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胜利的关键在于武器、体制和士气这三大要素。哈里斯被提名为候选人后,最显著的效果便是鼓舞了民主党的士气。此前,拜登在首轮电视辩论中的糟糕表现几乎成了笑谈,使得整个民主党的气势被共和党全面压制。正如那句名言所言:“士气低落,战事难胜。”然而,哈里斯的加入迅速扭转了这一局面。拜登的主要弱点,即年龄和身体状况,一直是特朗普攻击的焦点,但哈里斯的出现有效地削弱了这一攻击点,将拜登的弱点转化为了特朗普的劣势。
目前在美国的多项全国性民意调查中,哈里斯的支持率与特朗普基本持平,甚至平均值略微领先约1.5个百分点。在7月份的竞选资金方面,哈里斯获得了2.04亿美元的小额捐款,而特朗普仅得到4800万美元,哈里斯的捐款数额是特朗普的四倍之多。尽管如此,由于特朗普之前的支持者依然强力支持,使得他在与拜登的对比中占据一定优势,这使得他的竞选形势不至于过于糟糕。截至7月底,哈里斯的竞选资金总额达到了2.2亿美元,而特朗普为1.51亿美元。然而,尽管哈里斯展现了强大的筹款能力,她尚未获得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资格,这一点仍然被特朗普作为攻击她的理由。
目前,美国大选的形势确实异常紧张。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表示,“在这个分裂严重的国家,这仍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竞选。”确实,美国现在的政治格局高度分裂,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选民们的态度也变幻莫测。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各自都有庞大的支持者群体,没有人敢断言自己一定能最终获胜。
日前,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经中美双方协商,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即将访华。波德斯塔将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共同主持召开“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双方将在此次会议上就中美工作组的务实合作、各自国内的气候政策行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此次访问一方面是基于沙利文访华期间与中方就气候合作达成的共识,另一方面也是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框架下的既定议程。此外,美方刚刚宣布第二次推迟对华加税,不论基于何种原因,中方都无法拒绝。更重要的是,气候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美方此次是以所谓“人类大义”而来,如果中国拒绝,难免会遭到美方的抹黑和污蔑。美方在此时派遣气候特使访华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美国即将举行大选,民主党正在努力展示其政绩,以提升支持率,而气候问题正是其中一个重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