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
报告共计:45页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由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产学研用团队发布,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和前景展望。
- 发展历程:2010年至2024年,动力电池比能量从100Wh/kg提高到300Wh/kg,成本从大于4元/Wh下降至低于0.5元/Wh。2000年至203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经历了30年的创新周期,包括新材料创新和电动汽车应用等阶段。
- 技术进展:
- 电动汽车应用与安全电池:揭示了三元电池热失控全过程机理,确定了热失效化学反应调控的关键靶点,开发了热失控抑制技术,提出了电池系统热失控的特征模式和热管理设计新方法。
- 人工智能革命与智能电池:电池全生命智能化有助于“设计 - 制造 - 管理 - 回收”全生命周期提速降本,包括智能传感、内置芯片、无线BMS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可提升电池研发效率和管理水平。
- 材料体系创新与固态电池:中国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研讨会确定了技术发展步骤,包括攻关固态电解质、高容量复合负极和高容量复合正极。硫化物电解质技术成熟度较高,复合电解质潜力巨大。硅碳复合负极和锂金属负极也在不断发展。
- 前景展望:高比能全固态电池与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同等重要。电池回收再生和绿电比例提升可减少碳排放,动力电池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重要选择。
该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