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心休市一年,碳汇投资“锁”在系统里
创始人
2025-05-23 12:04:08

5万元购买的碳汇产品,成了吴鹏的一块心病。

“国家支持”“稳赚不赔”“单价会达到1000元/吨”,一系列噱头一度让吴鹏对投资“滇巧家林碳C1”深信不疑。而出手仅两个月,随着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甘肃碳交”)突然关停交易,除了亏损退出,吴鹏至今找不到出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中,多位投资人称接到“甘肃碳交”的客服电话,要求以40元/吨的价格回购2023年至2024年4月期间卖出的“滇巧家林碳C1”,且未说明具体原因。这一价格导致投资者面临亏损,部分人损失高达50%以上。投资者难以接受莫名的低价回购,交易也因此僵持了一年多时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甘肃碳交”官网发布了三则休市公告,其中最近的休市情况说明停留在2024年4月24日,称因系统维护将紧急排查并修复系统问题,并承诺在系统故障排除后,尽快恢复出入金服务。

“滇巧家林碳C1”是否存在?反复被投资者抛出的疑问,至今没有答案。调查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项目产品挂牌方金咏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截至发稿无法取得联系,“甘肃碳交”工作人员则拒绝回应。

业内人士提醒,碳资产是一种新兴的投资产品,大部分人不知道其来龙去脉,所以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着碳交易的名号从事非法活动。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一定要从多个渠道进行了解,避免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锁仓期突遭关停”,客服来电半价回购

2023年11月底,吴鹏在“甘肃碳交”公众号上看到一则《关于滇巧家林碳C1上市公告》,公告显示“甘肃碳交”挂牌一款碳汇产品,挂牌产品为云南省巧家县人民政府所属的林业资源开发项目下的碳汇产品。

滇巧家林碳C1上市公告。“甘肃碳交”官方微信截图

有过一些投资经验的吴鹏,萌生了购买的想法。“这个公告是红头文件,挂牌产品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再加上我又在企查查上查了一下‘甘肃碳交’这个公司,看着还是很靠谱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投资的种子。”

此后,经过朋友推荐,吴鹏接触到厦门范果果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范果果”)。吴鹏口中,这个公司号称为“甘肃碳交”会员单位,负责“滇巧家林碳C1”的宣传销售。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公开信息看到,2023年12月,“甘肃碳交”与范果果在兰州举行了会员单位签约授牌仪式。

甘肃佳碳科技公众号上发布的“甘肃碳交”与范果果签约照片。截图

吴鹏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范果果员工的推荐下,自己于2024年2月20日以81.48元/吨的单价购入了611吨“滇巧家林碳C1”,向“甘肃碳交”银行账户汇入5万元,并与范果果签署产品委托锁仓协议,自愿锁仓6个月。

根据合同,锁仓到期解锁后,投资人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甘肃碳交”平台自由交易或继续持有商品。

吴鹏签署的产品委托锁仓协议。受访者供图

仅两个月后,吴鹏却发现自己被“套”。2024年4月22日,“甘肃碳交”App发布《关于“甘肃碳交”休市的公告》,称因“甘肃碳交”系统问题,中心决定自即时起休市,暂停办理一切出入金工作。

“甘肃碳交”休市公告。截图

“画饼”高收益,这一投资也曾让刘耘充满幻想。“我们几个人一起买了20多万元,因为觉得是‘甘肃碳交’的产品,又在‘甘肃碳交’的平台上进行交易,不会有太大问题。当时卖我们产品的范果果董事长洪秋阳一直引导,说这款产品之后单价会达到1000元/吨。”

出手之前,张成曾到线下见识“滇巧家林碳C1”的拉新阵势。“范果果在产品宣介阶段组织过三场线下讲座,人数从十几到三十几不等,都是朋友带朋友。”

在投资人提供给贝壳财经记者的线下讲座视频中,宣称为范果果董事长的洪秋阳宛若“甘肃碳交”代言人,以“国家支持”、收益前景为噱头,推介“甘肃碳交”以及“滇巧家林碳C1”产品,称“‘甘肃碳交’是全中国碳交所中最专业、最会做交易的,没有之一”“滇巧家林业碳汇这段时间可能会涨得比较快。”

在调查中,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五位投资人,他们的经历颇为相似,均是通过范果果以70-90元/吨的价格购买“滇巧家林碳C1”。此后,“甘肃碳交”休市,宣称为“甘肃碳交”的客服要求以40元/吨回购。目前,多位投资者联系“甘肃碳交”,客服以“资金冻结”为由,让投资者耐心等待,至于还需多长时间,客服表示无法预判。

贝壳财经记者在“甘肃碳交”官网搜索看到三则休市公告,其中2024年1月5日称,由于今日出现重大网络通讯故障,决定即日起休市。2024年4月22日和4月24日,先后发布休市公告,称因系统维护将紧急排查并修复系统问题,并承诺在系统故障排除后,尽快恢复出入金服务。

投资拉锯战碳汇产品开发成谜

“从去年4月22日开始,整个平台都处于休市的状态,不能买卖,如果答应‘甘肃碳交’40元/吨回购的话,他们就会从后台系统里把你这个数据给剔除掉。”一位投资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投资陷入拉锯,人们也开始质疑“滇巧家林碳C1”是否存在。

根据“滇巧家林碳C1”的产品介绍,项目产品挂牌方为金咏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挂牌产品为云南省巧家县人民政府所属的林业资源开发项目下的碳汇产品,项目地点在巧家县辖区。

有投资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范果果在宣传“滇巧家林碳C1”产品时称该产品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产品中“C1”就是CCER的首字母。

事实上,CCER项目会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中公示,并且北京绿色交易所是目前唯一的CCER交易机构。贝壳财经记者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中查询,未搜索到“滇巧家林碳C1”项目。

5月15日-5月20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巧家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未听说过“滇巧家林碳C1”,对于这一产品上市也不清楚。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称,辖区内目前没有碳汇产品,较早之前金咏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有过联系,项目准备一段时间后没有进行,平时与这一公司也没有联系。

这一产品为何会被低价回购,底色如何以及何时才能开始交易?为了解开这些谜团,贝壳财经记者拨打了金咏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官网电话,以及投资人提供的范果果董事长洪秋阳联系方式,截至发稿时均无法取得联系。

此后,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甘肃碳交”,工作人员均拒绝就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天眼查显示,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500万元,甘肃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股49%。目前,主营业务为碳抵消产品补偿交易、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排污权交易。

根据“甘肃碳交”公告粗略统计,“甘肃碳交”此前上架的吉辉南林转01、吉辉南农碳04、晋安泰废热05、滇巧家林碳C1、冀元氏林碳、兰中研光伏07、白银珠光伏08均处于关停交易状态。“甘肃碳交”公告了部分碳汇的结算办法,其中,冀元氏林碳产品、吉辉南农碳04按2024年4月22日收盘价进行结算。

“甘肃碳交”App上冀元氏林碳产品结算公告截图

全国有9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所要提防假借碳交易名号的骗局

碳汇产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等措施吸收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产品。

根据“甘肃碳交”“关于滇巧家林碳C1上市公告”,其在项目规模方面宣称主要为巧家县所辖森林资源,共计120万亩林地,预计每年可产生碳汇72万吨,此次挂牌20万吨。至于交收方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林业碳汇每五年为一个开发周期,此次挂牌的20万吨为20年的份额,分四次与投资者交收,每次5万吨。

这一公告也进行了风险提示,全部交收完毕需约15年,时间久,不确定因素较多,投资须谨慎。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碳汇产品成为小众投资热点。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价两度破百。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度)综合价格收盘价在50元/吨—82元/吨之间波动;在第三个履约周期(2023、2024年度),收盘价突破百元后,回落后再次破百,较全国碳市场启动时48元/吨的价格上涨一倍多。全国碳市场碳价的上涨不仅为碳减排提供了清晰的价格信号,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碳市场中来。

不过,碳市场与股市相比,更多地受到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投机行为。

目前,全国有9个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所,分别为北京绿色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它们大部分都允许个人参与。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上述碳排放权交易所开设交易账户,通过购买地方碳市场的配额来进行投资。

“就碳汇产品而言,一个没有在任何减排机制下核证过的项目,挂牌交易本身就不符合交易所的规则,甚至可以说是个骗局。”一位从事林业碳汇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合规的地方碳汇产品须具备林业部门发布的地方性开发方法学,明确的交易、流转、注销等全流程管理规定,形成可备案、可管理的碳汇项目。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碳资产因为是一种新兴的投资产品,大部分人不知道其来龙去脉,所以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着碳交易的名号从事非法活动。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一定要从多个渠道进行了解,避免掉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尤其是CCER,目前普通群众不能直接购买CCER,只有法人才能开户和购买,且目前唯一合法交易的机构为北京绿色交易所。

对于涉嫌欺诈的机构,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星律师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投资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请求返还投资本金。从行政层面来说,若该碳汇项目未经国家备案或存在其他违法情形,投资人可以去相应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并要求查处。(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鹏、刘耘 张成均为化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1...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3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919,较前一交易日调贬16个基点。...
特朗普关税威胁挫伤美股,苹果跌... 每经编辑|陈鹏程 王晓波 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每周股票复盘:宇信科技(300...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宇信科技(300674)报收于21.88元,较上周的22.3元下跌1....
原创 O... 不同于今日的辉煌,两年前的5月,OPPO宣布放弃自研芯片业务。 正如OPPO所言,营收难以支持芯片研...
科力远参与储能产业基金扩募 拟... 5月23日科力远(600478)公告,拟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储能产业基金的扩募,基...
恒瑞医药H股今日正式挂牌港交所... 恒瑞医药5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今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迈入“A+H”双平台时代。 ...
给美债找买家 美国财长预期今年... 财联社5月24日讯(编辑 史正丞)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向市场抛下“关税炸弹”,美国财长贝森特又肩负...
每周股票复盘:中控技术(688...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中控技术(688777)报收于44.86元,较上周的46.96元下跌4...
实施"六大行动" 上海发布提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决策部署,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切实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
国产百亿美妆巨头,换底牌了 这是“二代接班”后的管理迭代,侯亚孟在以最快速度搭建属于自己的班底。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李欣 ...
光伏出清陷僵局,最艰难的日子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光伏产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风,还在吹。 5月20日的国家...
方洪波向左,董明珠向右 作者 | 黄昱 编辑 | 王小娟 最近,一向敢言敢为、杀伐果断的董明珠,居然对其曾经怒斥的前格力网红...
智元机器人要IPO?正在招聘证... 瑞财经 吴文婷5月23日,据招聘平台显示,智元机器人正在招聘证券事务主管。 具体而言,该职位为5日内...
财联社5月22日晚间新闻精选 【财联社5月22日晚间新闻精选】 1、央行公告,周五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
市值82亿!“淘宝之父”今日收... 文丨直通IPO 韩文静 5月23日,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沃森生物签署微生态健康技术独家... 5月23日,沃森生物(300142)发布公告,签署了微生态健康靶向技术独家再许可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是...
中证800银行指数下跌0.98... 金融界5月23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中证800银行指数 (800银行,H30022)下跌0.98...
美股23日大幅低开 苹果市值蒸... 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股市大幅低开,道指跌1.12%,纳指跌1.59%,标普500指数跌1.24%...
“催买房”无效后,国家动真格?... 最近半年,很多人发现过去屡试不爽的“催买房”套路突然失灵了。 开发商打折促销没人接招,地方政府放松限...
一周热榜精选:特朗普欲对欧盟征... 特朗普再掀风暴,哈佛国际生禁令引发学界震动;以色列或袭伊朗,地缘风险飙升!美丽大法案引爆赤字警报,美...
午后放量,这些ETF成交额大增 5月23日,A股三大指数均收跌,创业板指跌超1%,港股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微涨,恒生科技指数收跌。全市...
固特异6.5亿美元出售化学业务 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周四宣布签署协议,将其化学业务的大部分出售给Gemspring资本管理公司(Gem...
廊坊发展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5月22日,廊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49,证券简称:...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多... 贸易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国际品牌最不可或缺的战略高地。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这家公司首次发起并购!上市以来... 5月21日晚间,广东鸿铭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铭股份”,301105.SZ)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
富国基金王仁增:债券ETF的工... 5月23日,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王仁增在第十二届富国论坛作了题为《债券指数产品优化资产配置》的主题...
上市不到4年就转手,德迈仕易主... 易主面纱揭晓,5月22日晚,德迈仕(301007.SZ)宣布控股股东的全体股东与苏州汇心创智投资有限...
苹果公司遭特朗普“定向打压”,...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周五美股开盘,三大股指大幅低开,苹果公司(AAPL.O)股价跌超3%,市值蒸发超...
苹果盘前跌超3%,特朗普称iP... 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要求苹果公司将iPhone在美国生产,否则将对其征收25%的关税。受特朗普警告影响...
首批获准!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继5月16日首批产品申报后,5月23日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证监会注册,预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