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周心怀同志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周心怀,男,1970年出生于江西宜丰, 是一位集深厚学术背景与卓越实践经验于一身的正高级工程师。他的专业之路始于扎实的石油地质教育,1993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地质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则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由于在勘探开发领域之间的重叠性,中石油和中海油之间的人员调任,较为频繁。这一机制在资深高管身上体现尤为明显,王宜林和汪东进便是典型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王宜林,男,汉族,1956年9月生,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年11月,王宜林任中石油集团董事,2011年调任中海油董事长。2015年5月,王宜林重返中石油接任董事长、党组书记。2020年1月,64岁的他卸任退休,退休四年后被查。
在中石油期间,他积极拓展业务,推动海外市场的布局,带领中石油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参与竞争,也让中石油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他也带领中海油在深海勘探、海上油田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积极推动中海油的国际 化进程,让中海油在国际海洋能源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重回中石油后,王宜林推动中石油业务整合,提出“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油气主业”的发展方向,并在年度工作会议中部署降本增效措施。 他还带队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论坛,与多个国家签署油气勘探开发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汪东进生于1962年7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其变动同样频繁。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2018年3月,汪东进离开中石油进入中海油,任中海油董事、党组副书记。同年10月,任中海油总经理。2019年10月起,汪东进升任中海油董事长、党组书记。2019年11月至2025年4月,任上市公司中国海油董事长。
在中石油时期,汪东进不仅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还积极参与了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进入中海油后,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海油攻克了深海油气开发的核心技术难题。“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项目实现了15项重大技术突破,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标志着中国在深海领域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2025年4月,已临近退休的汪东进卸任中海油董事长。
此次周心怀从中海油调任中石油,再一次彰显了国有能源企业的人才共享战略。自1996年初加入中国海油,周心怀便扎根于石油勘探开发事业。在2000年至2010年的关键十年间,作为核心领军人物,他率领团队在渤海海域连续发现了34个油气田,累计获得石油可采储量近7亿吨,为中国海油实现“海上大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其中,他精准判断秦皇岛35-2区域的成藏潜力,并成功指挥钻探,一举发现秦皇岛35-2油田,这把“钥匙”随后打开了整个高产油田群的大门,助力中海油在渤海再获2.3亿吨储量。
他的卓越贡献也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 2005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2010年度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劳动模范、2008年度第十一届中国地质青年科技金锤奖、201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聘任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最年轻的勘探专家。
他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海油的发展不断成长和肩负重任。他曾任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总经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兼任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任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
中国海油成立于1999年8月20日,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生产及贸易业务。中国海油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114.68亿元,同比增长14.1%,是近四年来首次单季突破千亿元大关。
周心怀深厚的勘探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海上油气田开发管理经验,将为中国石油注入新的活力。
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