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云酒头条)
10月15日,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遵义专场活动举行,遵义市有关负责领导出席并就当地发展成果进行交流,其中多项问答涉及酒类产业。
“十四五”以来,遵义聚焦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和全国重要白酒基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从36家增至48家,形成“茅台引领、群星闪耀”的品牌矩阵。茅台、习酒、珍酒、国台等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产业发展实现节水降污、绿色低碳。
遵义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型,连续举办“赤水河谷九月九·遵义酱酒节”,打造酒旅融合精品路线10余条,评定星级特色酒庄25家,升级打造1935街区、茅台天街等特色酒文化街区,并布局衡昌烧坊酒庄、酱酒体验馆等新消费场景。
遵义还致力于推动茶酒融合、红色文化赋能旅游等产业,打造遵义特色旅游新体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严格执行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区保护规划,企业数量由1925家降至868家,产业发展更规范、生态更优。
未来,遵义将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保障、丰富消费业态,全力推动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酒类产业相关问答实录摘编。
白酒产业是遵义的首位产业,当前白酒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请问遵义在推动白酒产业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四五”以来,遵义聚焦建设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目标,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强化规划引领,形成科学发展格局。制定了《遵义市酱香白酒全产业链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及相关配套规划,印发了《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实施方案》《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强化产区功能定位,白酒产业“四区多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由2021年的36家增加至48家。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产业综合治理。实现节水、降污“双降”,基本形成“园区集中连片设施+分布式处理设施+企业自建设施”综合治理体系。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茅台、习酒、珍酒、国台等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深化品牌打造,提升产业综合价值。持续抓好产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产品认证赋码、名酒评选等工作,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中华老字号白酒企业5家、贵州老字号白酒企业22家,“赤水河谷·中国酱香”区域品牌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形成了“茅台引领、群星闪耀”的白酒品牌矩阵。
构建消费场景,推动业态深度融合。围绕“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推动白酒产业与文旅消费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成功承办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持续举办“赤水河谷九月九·遵义酱酒节”,打造“解密茅台·长征寻迹·赤水丹霞”等精品酒旅融合路线10余条,评定建设星级特色酒庄25家,升级打造1935街区、茅台天街等一批特色酒文化街区,支持白酒企业在全国各地打造集吃、玩、交友一体的酱酒文化直营店等新业态,打造白酒消费新场景、新产品。
下一步,遵义市将科学谋划白酒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优化产业布局、丰富消费业态,更大力度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遵义在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又有哪些发展亮点?
近年来,遵义市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着力构建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绿色生态为支撑、酒旅融合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加快打造一流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文化旅游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跨越。
在茶酒添彩,让特色产业破圈出彩方面,遵义市将优势产业作为遵义旅游的“独特标识”,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旅游胜势。在茶旅融合上,打造一批特色茶庄、茶艺馆,推出黔茶的馆、茶海风情街、观海楼、观光小火车供游客体验游玩;在酒旅融合上,以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为依托,布局衡昌烧坊酒庄、酱酒体验馆、特色酒街等新消费场景,连续举办两届赤水河谷九月九·遵义酱酒节,实现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茶酒成为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生动体验。
请问“十四五”以来,遵义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哪些成就?能否重点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介绍一下?
在强化产业融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遵义市聚焦白酒、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现代能源等产业,制定《遵义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的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数字经济、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等8类生产性服务业。
遵义市还建成有色金属研究院、茅台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以及酱香白酒、航空航天、基础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新蒲CBD综合商务集聚区、黔北物流新城集聚区、遵义数智产业园集聚区建设。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