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研金融组 编辑|ZL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或“集团”)是中国一家完全按市场化机制成立和发展起来的民营保险服务集团。2005年7月阳光财险成立,2007年6月集团成立。目前已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医疗健康等多家专业子公司。2022年12月9日,阳光保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是中国保险业235家公司中10家上市公司之一。
从股本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半年报数据,目前内资控股占股90%,占股为10%。
数据来源:企查查
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锐藤宜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天诚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拉萨丰铭工程机械销售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占股为6.09%、6.09%、5.22%、5.22%、4.55%。
由此可以发现阳光保险曾引以为傲的国资底色正在逐渐弱化,民间资本闪亮登场。
12月15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发布公告,今年1月-11月,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403.9亿元,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684.62亿元。前11月,阳光保险两家子公司合计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1088.52亿元。
1
净利微弱增长
回顾今年上半年业绩,阳光保险净利润微弱的增长暂时扭转了去年净利润下滑的颓势。
2019年到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阳光保险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68.09亿元、1063.49亿元、1139.72亿元、1234.31亿元、378.91亿元。2020年- 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9.85%、7.17%、8.30%、6.10%。
同期,阳光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48.81亿元、28.95亿元。2020年- 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10.48%、4.70%、-17.03%、8.96%。
可以看到,2022年阳光保险的净利润出现明显的下滑。而以今年前十一个月的保费收入来看,要想保证2023年业绩增长,阳光保险在12月份还要卖出150亿元的保险。
但想要达成这样的业绩难度不小,以前十一个月总保费计算,今年阳光保险平均每月保险收入为98.96亿元。
2
分红型寿险腰斩 被投诉虚假宣传
分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阳光保险的人身保险业务收入为458.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
但值得注意的是,期间内阳光保险的分红型寿险收入几近腰斩。2022年1-6月,这家公司的分红型寿险收入为139.57亿元,今年中期此项业务的收入为66.77亿元,同比下降52.2%。
但阳光保险对于分红型寿险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并未作出解释。
今年8月起,保险利率下行为分红型寿险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据时代财经报道,7月31日,保险产品利率下调后,分红险产品迎来利好,与分红险结合的增额终身寿、年金险,叠加万能账户的产品可能会再度成为保险市场的热点。
长城证券认为要进一步规范这类保险。它们在研报中表示,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增强产品收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深化产品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更为理性选择保险产品,同时规范保险产品销售行为,打击虚假宣传等销售误导行为。
但仍有消费者投诉阳光人寿的分红型保险涉嫌虚假宣传。
今年10月20日,一位投资者在消费保投诉阳光人寿保险虚假宣传,他说道:“我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郑林敬向我推销阳光人寿保险,当时郑林敬介绍本保险为分红保险,声称10年缴满并可拿回120%的报酬,还可保险30年。近日由于接触其他保险人员,告知我所购买的阳光人寿保险是10年缴满,30年后才返还,才重新阅读了合同。发现与郑林敬所介绍的时候不一致”。
这位消费者表示:“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欺骗”。
而阳光保险以这样的业务能力,能多大程度抢占分红型寿险的份额,恐怕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3
财险罚单拿到手软 部分产品疑隐藏“高利贷”
财产保险方面,2023年上半年,阳光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9.3亿元,同比增长5.1%。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效客户数1914万。
分业务来看,同期,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家用车保费增速9.5%,新能源车保费增速80.3%,在车险业务中的占比均提升了3.7个百分点。
此外,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8.4%;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26.3%;保证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4亿元,同比减少45.1%;责任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0.9%;货物运输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14.5%。
此外,阳光保险的一些风险指标也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它们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相比去年年底下滑4%。
12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阳光财险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30万元。这些行为包括教练车车险业务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金融机构贷款损失信用保险业务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业务及管理费列支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理赔操作不符合准备金基础数据有关规定等。
同时,阳光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梅州中心支公司、韶关中心支公司、德州中心支公司和日照中心支公司等6家分支机构分别被罚款50万元。
在落实“双罚制”方面,时任阳光财险总裁助理兼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靳守林和时任阳光财险车险部总经理助理沈骑龙均被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时任阳光财险理赔服务部总经理助理肖广森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
对于分支机构高管,时任阳光财险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李钦、时任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段卫平、时任梅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张新平、时任韶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庞强旭、时任德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伟以及时任日照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王锋等6人均被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
综上,阳光财险领导及9名涉事员工合计收到518万元巨额罚单。
除以上处罚外,阳光财险还涉嫌隐藏高额的贷款利率,欺瞒消费者。
2023年11月18日,一名投保人在黑猫平台上投诉“阳光闪贷保e车保贷款保费高于利息3倍,是高利贷”,他说道:“本人于2021年8月11日经过朋友介绍,在阳光保险淄博分公司办理了车辆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为64000元,约定利率为6.5%,每月17日还款,每月还款2505.54元,至今已还26期。在2023年8月份,想看看还有多少期还完,结果发现每个月除了利息之外,竟然还有544元保费,如果加上保费544元,利率达到了16.7%,如果业务员一开始说16.7%,我也能接受,问题是都还了26期了,才知道阳光的这544元保费竟然不是保险费,是他们所谓的“担保费”,其实就是变相的利息。”
这名消费者还表示,即使投诉到银保监会,阳光保险依然态度恶劣。
来源:黑猫投诉
而这样类似事件一直不断发生,虽然阳光财险声称贷款产品符合监管要求,但并未详细告知消费者。
不仅如此,阳光财险还有暴力催收的行为。
一位消费者表示:“阳光财险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联系人”。还有消费者表示阳光财险还有欺骗诱导还款的行为。
对于寿险、财险频频出现的违规问题,可以看出在管理方面的欠缺,阳光保险今后能否改进升,需要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