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能加码在大陆的投资,也是一个利好的局面。至少这说明了富士康永远都不可能彻底的离开大陆市场,哪怕是在海外的市场上投资加码了很多,他们也不会放弃大陆市场。只要富士康能留在大陆加码投资,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更完善的生态圈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如果苹果回大陆的步伐加紧的话,富士康还会加码对大陆的投资。总的来说富士康的计划虽然不是真正的回头,但于我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坏处。
然而最让富士康感到不安的是,印度的企业太过贪心,纬创公司在印度成立两年,也只招到了一万名工人,而在中国,他们的代工厂曾经雇佣了八万多名工人,但是印度的塔塔集团,很快就把他们给买走了,这也让他们差点从 iPhone的生产上消失。如今,印度的塔塔集团也向和硕集团抛出了“橄榄枝”,大家都觉得和硕集团很可能会被并购,因为富士康担心自己在印度的业务会被印度集团抢走,所以富士康原本打算把印度印度的生产规模扩大到70,000人。
印度的工作效率问题也是个大瓶颈。在中国,供应商们为了抢订单,那叫一个拼命三郎;可到了印度,这节奏明显慢了不少。供应链的问题也是头痛的事,物流慢、关税政策一会儿一个样,基础设施也跟不上节奏。这一系列动作,明显是苹果在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全球生产布局。将生产线搬回中国,这对苹果来说无疑是回到了“安全区”。中国的供应链成熟、工人熟练、生产效率高,这些都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在制造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难以满足苹果公司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严格要求。富士康投资郑州,是苹果公司“印度制造”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这也反映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风险等多重因素,而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低劳动力成本。